蜕变2018 | 我的十个认知突破

破题:这篇文章来自樊北周航营长发起的一次万字长文挑战,以回顾和总结2018为内容,对自己的写作能力来一次检阅,更重要的是,把掰下的苞米先放车上。本文从积极的一面来看待即将完整过去的一年,总结了自己的收获,希望对你有启发。

摘要:回顾2018,我的关键词是蜕变,据此我总结了自己的十个认知突破,它们从价值观到方法论,从底层逻辑到工具的运用,帮我在这一年中收获了价值与自信,为未来的前行提供了路标和力量。

关键词:学习  思维  认知  方法  成长  破局者  个人品牌  联机  活好  自尊  转述


今天是圣诞节,可能你在忙着做年度总结,但是还是抽出5分钟,想想这一年来你的高光点,快乐一下吧。

这是一篇万字长文,也是我在写作进阶营的作业,和另外20个小伙伴一起,以这种方式来回顾这一年的成长。这也算是一种仪式感吧,就像你把圣诞树摆在自己店门口或者家里,来分享这个节日的欢乐。

2018年是我的转型之年,如果用一个关键词来概括,就是“蜕变”:从一个方向不明晰的人转变为坚定地走上知识服务之路。这个蜕变过程还在持续,这里我要特别感谢妻子和作为我教练的领导。我的妻子,她把我拉回了兴趣圈和能力圈的阵地,在这里,我才能站得住、站得稳、站得有意义,因此才可能一站到底;我的领导,她开始重新塑造我的能力圈,因为这个圈的边界扩张对应着我的价值。她希望我能够成为一名优秀的出版产品经理,而这一年,我已经有所成长。所以,这篇万字长文献给她们。

如果说成长是思维框架的扩张和迭代,那我希望记录下每一次迭代,回顾过去的一年,我总结了十个认知突破。它们分别是:

1 成长是思维框架的迭代  2 拥有成长型思维,不固化自我  3 成为破局者,不做守成者  4 打造个人品牌是最值得的投资  5 建立稳定的自尊  6 演讲和写作能力是核武器,一定要掌握  7 联机学习,不闭门造车  8 转述而不是单向输入,学习效果更好  9 不止活着,更要活好  10 方法的重要性

一  成长是思维框架的迭代

我在一家房地产商学院工作的时候,曾到上海办线下课,趁机见了老朋友Z君。Z君彼时刚从困境中走出来不久,他的困境是在扩张之路上遇到了挑战。做贸易代理日久,他积累了一些客户,打工干得不开心,他就出来单干了。但在同一领域,必然面临和原老板的竞争。突破这个困局他用了相当长一段时间,如今他已经在上海嘉兴及苏州拥有两家制造工厂,生产日化用品。

那次聊到许多,印象最深的就是他告诫我的一句话:振杰,要和成功的人在一起。这是他的心得。我后来经常想到这句话,当我听樊登、听得到、听喜马拉雅的时候,我都在想,这样做是不是离成功人士近了一步?

整个2018年,樊登创立的读书会轻舟已过万重山,注册会员突破1300万,我参与策划的两本书《即兴演讲》和《活好》在樊登读书平台上表现不俗,前者播放过800万,后者正在逼近800万。这一年里,我听了樊登解读的几十本书,也参与过樊北线下的读书活动,听过樊登本人的演讲,还深入樊登录制节目的现场去观察与感受。

这个过程当中,我学到了很多,但从樊登身上,我学到的最重要的一个知识就是,成长是思维框架的扩张和迭代。

樊登在谈到自己的经历时,讲了他的认知突破,即个人成长取决于心态、眼界和能力的提升。而这三个方面的基础,我理解就是思维框架的扩张。

我开始关注思维工具的获取及升级。在这一点上,樊登提供了一个极好的榜样。他每讲一本书,都会提到新的概念或者模型,我从他那里学到了峰终效应、社会影响力、乔哈里视察等概念,这些概念都是帮我们实现认知突破的抓手。后来我注意到,樊登读书的团队把樊登小百科升级成了樊登词典,在营销上大量使用了知识胶囊,这些做法其实在帮我们加速迭代自己的思维框架。

这一年里,我还读了《跃迁》和《穷理查宝典》,这两本书和樊登的主张是相呼应的,无论是古典提出的“知识晶体”还是查理·芒格提出的多元思维模型,都是提醒我们,创建一个可扩张、多元化的思维框架有多么重要,而知识晶体或者知识胶囊则是搭建这个框架的钢筋。

二  拥有成长型思维,不固化自我

成长型思维来自《终身成长》这本书,指的是一个人以开放的心态面对这个世界,处理与自我、他人和自然的关系。你可能也见过这样的人,他们初入职场的那些年非常努力,可是当他们到达一定的高位,就放松学习了,因为他们觉得自己已经安全了。我曾经也这样以为,后来发现这样很危险。

今年年初,麦肯锡发布了一份报告,指出到2030年,中国会有超过1亿人需要学习新的工作技能,因为环境变了,时代变了,原来的技能结构已经无法满足新要求,因此引起的失业被称为“摩擦性失业”,如果不早做准备,我们就会面临职业生涯的坠落,像自由落体一样,会摔得很痛。

而成长型思维提供了一个基础,即时刻准备着。你会对新事物保持好奇心,对挑战保有敬畏,对未知保有探索的勇气。孔子说:勿必,勿臆,勿固,勿我。这是对学习型思维内核的具体描述。想想达尔文,这位进化论的创立者,他在生命中的相当长一段时间里,都在寻找能证伪自己理论的东西。如果你提出一个学说,别人一挑战,你就恨不能把别人从肉身上消灭,那你还怎么进步呢?

上周末一个朋友L君从武汉来京,我们在单向空间花家地店聊了三个多小时,他讲了他对这个时代的洞见,并表示,希望我能分享我的洞见,来破除他的一些认知。这种“找揍”行为的背后就是学习型思维,所有欢迎别人来挑战的主体,就还有进步的空间。

那么,要如何才能拥有成长型思维呢?很简单,不要成为固定型思维人。

但是我们自来带有许多固定型思维,比如我们喜欢给人打标签,喜欢抽象一些东西,因为这样能省认知带宽,可是这样做容易形成偏见,不利成长型思维的形成。

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卡罗尔·德韦克指出,人们的固定型思维非常容易触发,比如遇到挑战、受到批评或者处境不如意时,人们就会陷入不安或者自我防卫状态。破除之法在于,要意识到自己的固定型思维“人格”何时出现、是如何带来威胁并形成自我防卫的,而且还要学会回击这种“人格”。当你在追求富有挑战的目标时,要说明这种“人格”与自己合作。

即使知道上述方法,实现起来仍不是容易的事。就像立志早起和健身的人一样,坚持不了几天,就放弃了。关键可能在于,既要找到内在驱动力,又要找到外部的积极反馈,同时还要有约束机制。比如吴军讲他在得到做专栏,像他这样成功的人,此前自己在微博上日更,坚持了几个月也还是进行不下去。为什么得到的专栏就能完成呢?他介绍说,一则得到的团队帮他做精细化内容编辑,二则收了会员的钱,必须得有个交待,三则得到这个平台和他的价值观是比较相近的。其中,第三个原因最为重要。

吴军的这个思考逻辑我们或许可以借鉴。

三  成为破局者,不做守成者

破局者(game changer)这个概念来自我今年经手的第一本书《势不可挡》。作者戴夫·安德森把职场人分为四类:朽木者、敷衍者、守成者和破局者。顾名思义,这四类人的状态和所追求的境界是截然不同的。第四类人是破局者,马云、王石、乔布斯、扎克伯格、雷军是他们的代表。

读了这本书之后,我开始用破局者思维来改造自己,当然思考和决策的时候,我会问自己,这种想法是破局者思维吗?遇到问题,我是否穷尽了所有可能来解决它?遇到冲突,我是否从大局出发,使得整体变得更好?

上在提到的《势不可挡》里讲了NBA球星达米恩·利拉德的故事。

有一年,在全美大学体育协会的联赛上,利拉德个人成绩很棒,但是他的球队却输了,这让利拉德很窝火。他的教练贝克纳决定用激将法来一把火上浇油,“你不能只是周一到周五很努力,周末就放松了。你也不能仅做个平平庸庸的人,某一天多努力点,第二天你就只做要求你做的。”

利拉德很生气地说:“我不是个平平庸庸的人。”

贝克纳又补一刀:“是的,你是。周末的时候,你去参加橄榄球比赛或者其他活动,不训练;七天里你只训练五天。”

利拉德说:“我会每一天都加量!”

接下来他是这样做的:训练开始前、训练结束后、春假期间,甚至周六早上8点开始和贝克纳练投篮。接着,利拉德要求贝克纳星期天也陪他训练,教练跟他说:“星期天我不跟你练,你自己练。你要向我证明你不需要别人监督也能练习。我会给你打开训练馆的门,然后你自己一个人练。”

有一个星期天,贝克纳打开训练馆大门后就走了,留下利拉德自己在那儿训练。

后来,贝克纳给利拉德发短信问他,“投了多少个篮?”利拉德的回答是,“投了250个篮。”

第二个星期天,贝克纳继续这样做,他收到的回复是,“投了300。”

第三个星期天,贝克纳打开训练馆的门之后没走,而是躲起来看看利拉德是不是真的在投篮,他亲眼看到利拉德投中400个。然后,他收到了利拉德的短信,“400个。”

第四周的星期天,贝克纳对利拉德完全放心了,打开训练馆的大门后就走了。

然后,跟往常一样发短信问,“多少个?”利拉德回信息,“投中675个。我的肩疼。”注意,是投中675个,不是投了675个。

达米恩·利拉德连续37天追加训练,直到贝克纳告诉他:“休息一天吧,你不再是平平庸庸的人啦。”

这就是破局者的做法。我们来看一下利拉德投中675个球的努力意味着什么。按照他在2013-2014赛季第一轮比赛的最高命中率46.8%来计算,利拉德投中675个球至少要投1442个球。据统计,职业篮球运动员投上千次球需要5个小时,粗略地推算一下,利拉德花了7个多小时来投篮,相当于我们一个工作日的时间。

因此,我明白,要成为破局者,首先要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同时,不找借口、不抱怨、不浪费时间,感恩、精进、成为他人的榜样。在这条路上,我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四  打造个人品牌是最值得的投资

意识到这个问题时,我进入职场已经到了第十个年头。很幸运的是,我遇到温迪的书《你的品牌,价值千万》,在做和推这本书的过程中,我遇到了很多进取的小伙伴,他们有的已经在个人品牌上做了很长时间的积累。

我的朋友C君就是这样一个人。他专注在个人管理领域,这一年做了50多场的分享,教别人做知识管理、时间管理、目标管理,当我们在线下聚会时,他很熟练地拿出A3纸,把我们所有人讨论的要点结构化地记下来,并提醒我要老老实实、扎扎实实地学习个人品牌知识。

因为认同个人品牌打造的重要性,我和C君在线下相见,成为朋友,他后来教我使用先进的工具来提升工作效率,近期我正想觅得一个机会,向他学习如何管理知识。在线下聚会中,我们谈到温迪的书,他问我:书上的练习,你做了吗?我赧然,因为我没有做。既然认可个人品牌的重要性,为什么不坐下来完成作业?所以,认知与行动还差得很远,或者说,所谓的认知并不是真认知。

我还认识了一个朋友,他专注在IP打造方向上,说白了也是品牌,他在知识星球上建立了自己的部落,在各大新媒体平台上发布自己的文章,围绕个人品牌塑造源源不断地输出原创观点,有时一天要写上三个小时的文章,几乎每天都有加他微信的人,其中一些人成为他的客户。

受他们的影响,我选择了自己的方向,即研究高效学习。因为这个方向与我的工作、爱好都是一致的,而且能把它们提升到新的高度。于是,从10月起,我开始每周一篇文章,主要围绕学习与教育这对主题写文章,其间读书并与人讨论,开始得出自己的观点,打卡圈里有朋友开始转发我的文字,也算是有了小小的进步。

于是,在2019年,我给自己定了更高的目标,就是日更。今年也尝试了日更挑战,但是失败了,想来原因多样,但关键还是规划不够,要保证高密度输出,就要留出固定的时间输入和消化,也要留出时间写作,同时,要为这一行为寻找更多的积极反馈作为动力源,简单说就是构建一套行之有效的模式,提高任务完成度。

五  建立稳定的自尊

在这一年中,我在人际关系上遇到了很大挑战,就是和新生代同事的冲突。虽然妻子说,如果有人跟你都处不好,那他肯定有问题,但我心内明白,这个坎必须要我自己来迈过。

有的人自我比较重,这是一个现象,在此不作批评。当我遇到自我过重的人,我的问题就暴露出来了。遇到别人情绪失控,来跟我做暴力沟通时,我的回应非常被动。我所信奉的价值观不支持回怒,因此虽然认真读了自己做的《工作不焦虑》这本书,但是我还是经历了相当长时间的心理调整。

后来和朋友聊天,她讲了自己的经历,并总结说,我的问题在于没有设置好初始沟通界面。说白了,在第一次遭遇暴力沟通时,要确立边界。首先,与同事成为朋友不是工作的前提,但是保质保量地完成工作,是老板想要的结果,也是你价值的体现;其次,虽然不鼓励吵架,但对于失控的情绪,要给予适当的回应,比如讲出自己的感受,提出想要的结果;再次,要聚焦事实,找到真正的问题,把难点突破了,沟通才不浪费。

上述教训让我明白边界意识的重要性,同时也提醒我,要关注自尊的稳定度。不要人家夸你一句,你就上天了;别人骂你一句,你就不想活了。按照自己的的价值观去生活,坚守自己的原则,而不是被遇到的各种负面情绪撕扯得遍体鳞伤。

这里又有一本书不得不提,就是阿德勒的《自卑与超越》。这本书让我看到了自卑的普遍性与超越的可能性。以前看白岩松和张越的故事,后来看蔡依琳的故事,发现他们在从自卑中走出来之前,都穿过了狭长幽暗的隧道。我自然也无法免除心内的挣扎,但这一年中许多的奇遇,给我提供了很多工具。比如即兴戏剧中的“照镜子”,又比如冥想,都让我看到了超越自卑、建立稳定自尊的曙光。

六  演讲与写作能力是核武器,一定要掌握

这一年我做了《即兴演讲》一书,因此也开启了很多机缘之门。读了这本书,建立了与书相关的共读群,后来从群里又裂变出即兴演讲训练营,和一群来自浙江台州的小伙伴相识。我们一起,在小打卡上坚持即兴演讲打卡,后来又发起了即兴演讲习惯养成营,并顺利完成第一期21天的培训。

在这个过程中,我学到了即兴演讲的多个模型,除了即兴演讲的抓手、要点、结构体和呼吁行动脚本模板外,还有过去现在未来模型、黄金圈模型、PREP模型、总分总模型,等等。运用这些模型进行的刻意练习让我的即兴演讲能力有所提升,同时认识到,要学一门新技能,找相关的模型或许是一个窍门。

关于写作,我从10月加入写作进阶营,开始另外30个小伙伴一起,坚持每周一文。坚持到现在,每周发文的人已经只有原来的三分之一的,很多人遇到了不知写什么的困境。我中间有几次也差点接不上,但是后来挑战日更后,周更就不是问题了。求其上,得其中,求其中,得其下。所以,如果你准备练习一项技能时,一定要给自己制定高标准。

演讲和写作又和我的大方向高效学习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因为演讲和写作是输出,是学习的核心环节之一。同时,它们也是打造个人品牌的核武器。要知道,和枪杆子并列的,是笔杆子,有时后者甚至更有用。

要如何提高演讲与写作能力,坊间有很多方法。但有一个大前提,就是要开始。像写作,很多人觉得自己完全没这个细胞,因而很排斥,根本不愿意谈,其实不然。写作的核心不是文采,而是有内容。不管是表达观点,还是抒发感情,都是为了言之有物。回顾我的经历,如果你觉得我文笔还算流畅,那是因为我曾经写过十多年日记。第一篇日记写在1994年,那篇文字甚至连流水账都算不上,但它是我完成今天万字长文的第一步。

七  联机学习,不闭门造车

黄征宇在《终身学习》一书中提到了“大头脑”,这和古典说的“联机学习”道理相同。今天看一篇文章提到香蜜会,这是由灵魂有香气的女子公号衍生的一个社群。文章叫《假如我身为女人不自卑》,其中提到了一组数据:在中国,物质和精神上都颇为充盈的“中产女性”群体,大概有5000万人,她们学历基本在本科及以上,年收入超过10万元。而“灵魂有香气”旗下的新媒体矩阵、书籍等产品,已经覆盖了其中的约1000万。

文章还提到,截至目前,“灵魂有香气”旗下的“香蜜会”已经在全球拥有77个线下城市社群,其中还包括伦敦和东京。这5万多“香蜜”大多是企业高管、创业者、高校教师和公务员。由于认知的更新,她们在日常交际圈中不一定能找到谈得来的闺蜜,然而通过香蜜会社群,他们找到了自己的小伙伴。

也就是说,中产女性中有千分之一的人在通过香蜜会联机学习。

再看一个社群。2017年8月出版的《高倍速阅读法》这样介绍行动派:国际领先的青年学习型社群,以“学习、行动、分享、达成梦想清单”的理念吸引了超过100万热爱学习的年轻人。一年多过去,行动派聚集的年轻人已经不止上述数据了。

换句话说,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了联机学习。于是,我开始有意连接一些高能量的人,不管是参加线下读书会,还是与朋友一起搞小群联机学习,都在尝试。我有时会和朋友谈到,回老家时发现和原来的同学谈不到一块,可能你也有这样的感受和经历吧。后来我明白,因为我在进步,所以我变得“不合群”了。此时,寻找甚至创建新的社群就变得必要了。

八  转述而不是单向输入,学习效果更好

这个认识关系到学习效能。在开始研究高效学习后,我很快注意到转述的学习方法。前面的文章我曾经写过费曼,他曾经总结过自己的学习方法,概括起来就是转述。后来,看到李翔在知识内参上讲“自我解释”,其实和转述的原理是一样的,我们来看一看:

在教学过程中,怎样帮助学生更快地掌握知识点?英国心理学会(The British Psychological Society)网站介绍的一篇论文表示,比起老师讲解,让学生自己试着解释一遍知识点,学习效果会更好。

这篇发表在《教育心理学评论》(Educational Psychology Review)的论文,分析了涉及6000名参与者的64项研究,得出结论:自我解释是一种强有力的学习策略。

自我解释(self-explanation),指的是学习者拿到学习材料之后,向自己做出解释,试图理解新信息的活动。换句话说,自我解释是一种要求学生基于自己原有的知识,去解读新知识的行为。

在自我解释的过程中,学生会建立起新知识点和原有知识之间的因果关系,从而增强自己的理解。而且,自我解释的过程还能帮助学生意识到那些自己不知道的内容,或者他们一知半解的内容。

对于老师们来说,最好教学策略之一,是让学生试试看,他们能不能向自己解释一些知识点,而不是直接告诉他们答案,或者让他们查找书籍。

研究显示,学习效果好的人常常在学习过程中自发地进行自我解释。此外,经过老师提示再进行自我解释对学习同样也有好处。西蒙弗雷泽大学的研究团队发现,当学生被老师们提示进行自我解释的时候,学生们的学习效果得到了改善。研究人员补充,虽然自我解释比由老师或者教材直接给出解释学习效果更好,但是老师的解释总比没有解释好。

看完你会不会觉得,自我解释其实是在向自己转述?上学的时候,我经常在考试前,和搭档互相出题考对方,这其实就是自我解释,也是转述。

转述的本质是提取,是重新组织素材,是内化。基于这一认知,我在打卡圈组织过转述营,但是因为难度大或者说组织方式不对路,参与的人并不多,但是,只要进行过转述尝试的朋友,大都认同这一学习方法。如果你要学习一个新概念,不妨试着讲给别人听,看你能不能讲明白,讲明白了,就说明你掌握了。

九  不止活着,更要活着

在做和推广《活好》这本书的过程中,我越发地感受到作者日野原重明先生的魅力。他活了105岁,是日本乃至全世界执业时间最长的医师之一,而且几乎工作到生命最后一刻。日野原先生一生写了200多部书,《活好》是最后一本,这本小书的内容来自访谈,因为在病床上,他已经无法写作了。但是,在离开这个世界之前,他希望把一些话留下来。因为在他看来,这些话就是他人生的拐杖。

很多人看日野原的文字时,都留下热泪,他们生命中的神性部分与日野原先生共鸣了。我沉浸在这些感动的文字里,分明地看到了老先生的人生际遇给他带来的巨大改变。

58岁时,日野原先生遇到了日本历史上第一次劫机事件,在平安踏上故土之前,他和机上其他乘客共同经历了煎熬的四天。下了飞机之后,日野原先生和妻子静子抱头痛哭,那时他和妻子说,这剩余的生命,都是上天的恩赐,一定要用在服务他人上。

我们都不希望有这样的际遇,谁知道能不能生还呢。但是我们却可以学先生的境界,为自己找到更重要的人生意义。

谈到意义,就要提到马丁·塞利格曼这位积极心理学之父,正是他提出了幸福模型。在这个模型中,包括专注、良好的人际关系、快乐、达成、意义。《动机革命》一书还特地引用这个模型,用来说明千禧一代更在意专注、良好的人际关系及意义。另一本书《适配》也提出,工作意义适配是工作适配的重要因素。所以,我开始思考自己所从事工作的意义。

如果向日野原先生看齐,也把我的意义定义在服务他人上,我应该做些什么呢?讲美国出版业发展的《黄金时代》封面上的一句话提醒了我:出版最具深远意义的效率就是出众的高品味。拿出什么样的知识产品,要考虑经济效益,但是首先是优秀品味的养成。

基于此,我计划在2019年利用周末时间,访问50个书店、博物馆、美术馆等,去看美,去聊美。

十  方法的重要性

这其实不算新认知,但这一年,我对于方法重要性的认知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我注意到,一些人出来讲写作,谈到他们的方法是几千次解构10万加得来的,后来看到《硬核运营》也举到这样的例子,书里把咪蒙文章的套路做了解构,总结了规律出来。这其实就是对第一性原理的运用。虽然之前就知道这个道理,但并没有起心动念要把它用在工作里。

后来做图书的详情页,不同的设计师出来的质量参差不齐,开始我想找更好的设计师,后来我认识到,找好的详情页来解构,总结出套路,指挥设计师来做可能更靠谱。最近的一本书我就用了这个方法,希望出来的详情页能得到大家的认可。

像这样的事情还有,我开始更多地关注方法,因为它们带来了效率和效能的提升。《深度工作》也好,《高效工作》也好,都讲到了方法的问题。为了更好地应用和发现先进的方法,我还置办了一些工具,比如康奈尔笔记本、活页笔记本等。

在学习、应用、总结和发现新方法这条路上,我准备一条道走到黑。如果你有好的方法,欢迎和我分享。

总结

2019年,是我人生中的第三个本命年。我从未像现在这样,如此地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同时也感受到来自多变、不确定、模糊与复杂时代的压力。

黄征宇花了50万美元遍访名师,拜师学艺,在一年内重新建构了自己的认知体系。这种精神值得学习,虽然目前难以像他那样,停下工作去系统升级,但是终身学习的理念已经深入我心。在这里,我又要祭出李翔知识内参的一期内容:学习能力强的人拥有的四种特质。

学习能力已经成为越来越重要的能力。艾瑞卡·安德森(Erika Andersen)在《哈佛商业评论》的一篇文章中介绍了学习能力高的人具有的4个特质,它们分别是志向、自省能力、好奇心和容错能力。艾瑞卡·安德森是咨询公司普林多斯公司(Proteus)的创始人,她也是领导力专家、畅销书作者,出版过《学习力》一书。我们来了解下这4个特质。

首先是志向。当人们遇到新学习机会时,第一个路障是总会想到坏的一面,这无形中就挫败了志向。如果我们想学习某些东西,就要多关注积极面。比如可以想想学会了它,自己能收获什么,设想未来获得丰富成果时的喜悦心情。这样做能鼓励我们开始行动。研究者发现,把关注重点从挑战转移到收获,能让你立志于从事那些并无吸引力的活动。

第二是自省能力。在康奈尔大学心理学家大卫·邓宁(David Dunning)进行的一项研究中,94%的大学教授说,他们的“工作水平高于一般”。显然,几乎半数的人都评价有误。只有6%的参与者认为自己在成为优秀教授的路上还有很多学习空间。而那些对自己评价更准的人的思维过程是:他们承认自己的观点经常有偏差或错误,然后尽可能保持客观,因此他们更能虚心听取他人的建议,并拿出实际行动。你也可以进行自我评价,然后估算这些评价的可靠性。

第三是好奇心。优秀的学习者保持着童年的好奇心,或是在内心独白时重新获得好奇心。他们不会对某个新主题缺乏兴趣,因为他们会问自己一些关于这个主题的“好奇问题”,然后以实际行动跟进。心理学研究者卡洛尔·桑索内(Carol Sansone)发现,通过思考如何采用不同方法让工作更有趣,人们会增强对某些工作的兴趣。换句话说,他们把内心独白从“这很无聊”改成了“我好奇如果我能这么做,会如何?”下次有人让你学新东西,或者有同事在学所以你也要学习时,不妨问自己几个好奇问题:为什么其他人如此兴奋?这怎样能让我的工作更轻松?然后再寻找答案。你可能只需要找到一个兴奋点,就足以化“无聊”为有趣。

第四是容错能力。当我们尝试新事物,又不太擅长时,会产生糟糕的想法:“我讨厌这个;我是个笨蛋;我永远也不可能做好这个;这太让人挫败了!”这些状态占据了大量的学习空间。一个初学者的理想心态应该是对错误宽容且平衡:“开始我可能做不好,因为我以前从未做过;而且我知道,时间一长我就能掌握它。”研究者罗伯特·伍德和阿尔伯特·班杜拉在20世纪80年代就发现,在获得新技术的早期阶段,如果人们被鼓励犯错和从错误中学习,就会增进他们的“兴趣、耐性和表现”。

基于对终身学习的认知,我开始关注知识体系构建,关注关于知识的知识,关注洞察世界与人性的知识,因为它们是知识学习的底层逻辑和支持系统。

以上十个认知,在这一年中,给我带来了震撼和帮助,希望能在这个基础上,和你一起,终身学习。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4,189评论 6 478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5,577评论 2 38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0,857评论 0 337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4,703评论 1 276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3,705评论 5 36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620评论 1 281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7,995评论 3 396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656评论 0 25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0,898评论 1 298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639评论 2 321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720评论 1 330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395评论 4 319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8,982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953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195评论 1 260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4,907评论 2 349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472评论 2 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