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读《太白金星有点烦》,有种哇哦的感觉,原来还有这种颠覆性的视角来解读西游记。当太白金星拿着天庭的“西天取经项目计划书”发愁,当孙悟空的桀骜背后藏着多方博弈,那些高高在上的神仙突然落地,变成了日常打工人。
这本书最妙的视角,是把“天道”写成了职场的规则手册。太白金星像极了现实里的项目经理:既要应付天庭的KPI考核,又要协调团队里的刺头,报销单据、人事安排、跨部沟通……复杂、琐碎又处处透着处世智慧,他的“烦”,恰恰是每个成年人在责任与束缚间的真实写照。
而最触动我的,是对六耳猕猴的重新诠释及给予这只小猴子的结局。小时候看《西游记》,也纳闷六耳猕猴除了假冒孙悟空好像也没做什么伤天害理的事,为什么就被佛祖收了呢?这本书里也是类似的缘由,六耳猕猴争一个身份,却因行事过激被护教金刚合力击毙。看到这里好像六耳猕猴都一样是悲剧,然而结局孙悟空成佛后留下的残壳带着执念去寻找六耳猕猴,以孙悟空的残壳补全六耳猕猴的魂魄,孙悟空这一选择给了这两只猴子一个因果一个和解。
孙悟空从当年的桀骜不驯,到后来懂得回头补漏,这种成长和选择比任何神通都动人;六耳猕猴苦苦追寻的身份和公正以孙悟空的选择得到了弥补,恰似圆了很多普通人的情感和遗憾。
合上书页那一刻,再次有种哇哦的感觉,神仙皆是打工人的设定太巧妙了。天庭的“天道”,其实就是人间的“世道”。太白金星最终修成金仙,不是因为他完美遵守了所有规则,而是他在妥协里守住了底线,在琐碎里磨亮了初心。就像我们这些普通人,一边被生活的条条框框推着走,又一点点悟出些道理:规则要守,但不能被规则困住;责任要担,但不能被压垮。在责任与自我之间找到平衡,在烟花与烟火里慢慢悟出自己的道,修成自己的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