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C曾出过的一个叫《人生七年》的纪录片。
这部纪录片跟拍了49年,选择了14个不同阶层的孩子,每7年记录一次,从7岁开始,一直到56岁。
导演只不过想要验证英国社会阶级与人的未来的关系。但是看过该片的人都会有穷人越来越穷,富人越来越富的感慨。
穷人越来越穷,富人越来越富。这听起来有点心酸,但确实也是事实。
贫富差别是个很基本的社会问题,关于穷人和富人为什么差别这么大,大多数人倾向的一种观点是:你穷是因为你父母穷。
我们无法否认上一辈人的财富积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让孩子在获取资源方面有更多优势。
比如一个本来读书有天分的孩子,却囿于家庭困境,可能小学还没毕业就要外出打工。而资质没那么好的富人孩子,却可以好不费力地上各种培训班,有让穷人孩子望尘莫及的出国留学机会。即使读书方面天赋不明显,但是父母还是有足够地本钱“浪费”在孩子身上,在不断尝试中去发现孩子的特长。而本来有潜力当歌手、画家的穷人家的小孩,由于过早地承受生活重担,最终很多都沦为了打工仔。
相较之下,富人孩子成功的几率比穷人的孩子多太多。
但这只是拉开贫富差距的原因之一。
穷人和富人最本质的差别,其实不在于钱的多少,而在于思维的差别。
比如说,穷人觉得信用卡花呗就是用来消费的,是会让你花钱的东西,但富人会用信用卡来买房投资,用投资的钱抵去“借”的钱可能还会赚一笔。这是负债资产的眼光问题,也是钱商的问题。
赵薇的钱商就不错啊,善于做各种投资。大家比较关注的控股万家文化事件中,龙薇集团所花的30.6亿资金几乎都是借来的。
据万家文化公告称,赵薇本人投了6000万元,向第三方借款15亿元,向金融机构股票质押融资约15亿元。其中,向赵薇借款没有约定还款期限,也没有利息等资金成本,但是向第三方借款以及向金融机构质押股票的融资成本分别为年化利率10%和6%左右,还款期限均为3年。
女版巴菲特不惜每年背负2.4亿的利息压力,50倍高杠杆收购,也是因为看到其间的利润价值。
穷人多是勤勤恳恳为钱工作,认为少用就等于多赚,即使有钱想投资也不愿冒风险。富人渴望财富,希望让钱为自己工作,所以不断用钱生钱。二者财富观的差距就决定了他们财产的多寡。
再比如富人愿意对自己的知识和人脉进行投资。
由于原生家庭的差别已经拉开,富人通常在很小的时候就已经见过很多世面。知道读书看报接收优质信息的重要性,所以后天里,他们也更加重视对于知识人脉的投资。
而穷人呢,觉得只要专心踏实做好自己的工作就后好了,不关注国家政策国际动态甚至财经信息,对于人民币贬值,英国脱欧,美联储加息,川普上任甚至美国退出TTP对我们究竟有什么影响也不会过多思考。
能关注和切身利益相关的保险、养老退休等方面的事情已经算不错的了。
其实富人并不是一生下来就是富人的,也有不少寒门出贵子的例子。他们没有先天的资源优势却能逆袭成富人,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愿意跳出原来的圈子。
这年代,除了自己要有点能耐外,圈子和人脉也同样重要。圈子和人脉等于信息,而信息能变现为money。
那些逆袭成功的人,不会因为要付费就放弃学一门有用的课程,他们愿意花时间去接触优秀的人,他们在不断地自我投资中升级了自己的圈子。
这有点像传播学里著名的“知沟”理论。你获取信息的能力越来越强,你和别人的差距就越来越大。
有看过这样一句话:我还年轻,我没有的是钱,我有的是时间。
如果你在没有钱的青年阶段,还没有好好把时间用来投资自己,那你沦为穷人也怪不得别人了。毕竟投资自己是最好的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