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话的人说清楚,听话的人听明白,有疑问就提出质疑,做事才不会产生误会。
昨天早上检测体温时,发现表格要用完了。新的表格上需要再誊抄一份名单。我就把这个任务交给了班上一个写字好看的女生。我说:“照着前面这张表,把名字抄过来。”她欣然接受。拿过去表就开始抄了起来。过了一会儿,她拿着跑到我跟前问我:“老师这两张表你什么时候用呀?内容有点多,我先把作业写完再抄剩下的。”“不急,今天中午给我就行。嗯?内容有点多吗?就三十个名字呀?”她诧异的问我:“只抄名字呀?”我连忙让她把表拿过来。一看让我哭笑不得。她尽然把前面表上的所有内容都抄了过来。没办法只能再向学校要一张新表。
抄错的表
事后想到,如果我给她交代的时候说的再清楚些。例如:把这份表上的名单抄过来,不抄体温。如果她听到我说的话后再问一句,老师只抄名字还是全部都抄。再如果,她拿到表格以后,看一下,表格上的时间是还没过到的日期,质疑一下,或思考一下。那么这件事一定不会是这样的结果。
而我们的教学过程中,也常会出现这样的“事故”。所以,我们讲的清楚明白是前提,学生听不听的懂,听懂了会不会对一些困惑点或易混点进行辨析和质疑才是最重要的关键。我们讲的头头是道,我们认为的学生一定听得明明白白,一定学会了,真的只是我们认为。我们要真正把我们认为学生会了变成学生说“我真的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