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情愛緣份的量子糾纏或說善緣惡緣“緣緣相續”都來自人心背後二元“恩&債”、“施&受者”意識,若你給予,僅僅是為了體會給予時心無罣礙的習慣,而那個習慣才是真正的無為的善,才是天德的陪養』
我們很多的『關係,情感』煩惱都來自於一種糾纏——
別人欠我們的、我欠別人的。
曾經在關係中受挫時,抱著毛孩大哭,毛孩傻愣愣地瞪大眼,不知道發生什麼事,媽咪哭的那麼傷心,直到委屈隨著淚水釋放完,突然『覺察』到為什麼同樣是付出愛,為什麼『毛孩』從沒讓媽咪委曲傷心?
看著他,陷入沈思,最後有個大覺悟,原來我沒有想過毛孩應該『理所當然』要如何愛我,或是會成為一個什麼樣讓我有面子的人,幫助我光宗耀祖,或者他要回饋給我什麼。為什麼伴侶家人會讓我有『受傷』感,因爲他們讓我『失望』了,他們讓我覺得自己的付出有『虧損』了,但為何毛孩從來沒讓我傷心過,這時,我頓悟了『情與愛』是不同的。
那種心裡沒有障礙、沒有愧欠感,沒有投資感的付出,背後才是愛。這種愛,跟我們人間的親情、男女之情丶友情等大不同,沒有『寄望』、『期待』『等價回饋』『計算恩惠』等,人性經常在關係中因被『虧待』而『受傷』。換句話說,在關係中『無付出感或愧欠感』的『施受』才是『愛』,也是金剛經裡提到的『無相佈施』。
人的無礙佈施,來自於愛,或說慈悲,長期以來,宗教上的佈施被人性庸俗化了,的確,因果報應福報是存在的,若上輩子你『念念不忘對他的付出』,他此生肯定會來對你報恩的,你念念不忘她對你的虧待,下輩子你肯定會來向她要人情債。
所謂神佛等級的意識就是超越地球二元視角,如同心經裡菩薩對於二元意識已沒有對立,色空不二,付出就是獲得,失去& 得到是同一件事,大地失去流水潺潺換來的是天雲朵朵飄,天雲又會循環化身為流水,如此天上地下「生生不息」來回反覆。
有些人假宗教之名佈施,背後的誘因是功德福報,但金剛經裡的佛之所以為佛,是已經沒有了四相,而人之所以為眾生,是人都活在種種「相」當中,不只分別、還很『執著』這四相——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
首先,人有『我相』,老是想著我給得多,我佈施完了就會得。我佈施捐贈後,就是在做功德,福報積分積累到某種程度之後,將來就會怎麼怎麼樣。
但這其實是對佈施非常大的誤解。金剛經裡的『破四相』用淺顯白話文的方式來理解就是當你『左手』癢的不得了,右手『幫了』左手止癢,請問右手佈施了左手力氣讓左手不再癢了,你會認為右手會想要什麼功德嗎?
人間情愛緣份的主客體『量子糾纏』或說輪迴裡的善緣惡緣『緣緣相續』都來自人心背後二元恩債、施者受者意識,若你給予,僅僅是為了體會給予時心無罣礙的習慣,而那個習慣才是真正的無為的善,才是天德的陪養。
那些做了一輩子好人,積了一輩子召告天下,為善需要人人皆知的『陽德』,更有可能一輩子活在『做好人做善人』的糾結裡,時時惦記自己對他人的付出,然而,所謂人際之間『施與受』平衡,並不是你利己或者利他,而是你是否內心糾結和大自在。
你不給,也有不給的自在;你拿,也有拿的自在;你授,也有授的自在……別人給了你種種,你也不覺得自己欠了大家,你迴向給大家,也不是因為你覺得你欠了大家。
所以每當你在人際對待上有了被『虧』被『佔便宜』的感覺時,例如母親偏心只看重弟弟,就想想上面的例子,右手幫左手『本是』天經地義之事,你就不會鑽牛角尖誤以為自己『無價值』父母才會對你偏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