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一生里,出生是最初的起点,死亡是最后的终点。其余时间里,便是处在追寻不同目的地的路上。“也许当你走出车门真真切切用双腿走路的时候,绵延不绝的土地并不是你能看到的唯一事物。”在这段旅程中,你,看到了什么?
《一个人的朝圣》,我看完这本书大约用了有一年半的时间,陪伴着我走过了最艰难的时光,也见证了我走出阴霾的欣喜。
《一个人的朝圣》讲述了六十五岁的哈罗德﹒弗莱跟妻子住在乡间,生活平淡,夫妻疏离,日复一日。一天早晨,哈罗德收到了一封来自二十年未见的老友奎妮的来信。她患了癌症,写信告别。在加油站女孩的鼓励中,他踏上了救赎之旅,从英国最西南徒步走到英国最东北,横跨整个英格兰。87天,627英里,只凭一个信念:只要他走在路上,奎妮就不会死。
结局,奎妮当然还是死了。但是,在这场旅程里,哈罗德由内敛、自卑、封闭的自己逐步变得积极,自信,最终敞开心灵,让阳光照进来,找到失去的爱。
据作者在访谈中提到,自己父亲患病是该书灵感的一部分。而该书中的很多人物都是作者自己见过的,很多只是一面之缘。作者利用已知的东西,开始创造编排。该书中的很多描写都来源于作者和作者丈夫的亲身经历,然后作者加以改编。
在看书的过程中,我总是恍然,我好像就是哈罗德。我和他一般安静麻木的活在世上,有着性格上的弱点。在人生的旅途中,时而充满激情,时而沮丧无助。哈罗德曾有很多次想要放弃,似乎心中一直支持自己的信念忽然间没有了意义,看不到旅途尽头。但他还是一次次坚持了下来。做一件事时,我们或许有过来不及了的惶恐,有过错过了的焦虑。但其实,有些事情可以有好几个起点,也可以用不同的方式开始。有时候你以为自己已经展开了新的一页,实际上却可能只是重复以前的步伐。他直面并克服了自己的短处,所以他的旅程从这一刻真正揭幕了。
《一个人的朝圣》中,几乎每个碎片式的空间都是主人公追忆和眷恋的镜像,在这些痛苦的记忆片段中,主人公哈罗德总是置身于空旷的原野或荒地之中,鲜少有路人出现,所有发生了的悲剧,在广阔的天地之间第一次被放大、咀嚼、回味直至升华。这里,空间碎片化的呈现是缓慢的,对于回忆,无论是美的、丑恶的、欣喜的、哀伤的,真正的直面和解剖使得人的灵魂在某种程度上得到了哈里士多德所谓的“净化”和“发散”。
“也许当你走出车门真真切切用双腿走路的时候,绵延不绝的土地并不是你能看到的唯一事物。”《一个人的朝圣》,哈罗德六百多英里的旅程是走过现代社会百态、跨越时间和地理风景的一场穿越时光的内心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