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是国庆长假的最后一天,我悠然自得看着《成为作家》,乐滋滋地陶醉在多夢西娅剖析作家的神奇魔力中,幻想着有朝一日成为作家,哪怕是“一本书作家”......叮咚,“你司法考试的书看得怎么样了?”原来是谢老师的一条微信。“国庆醉了好几回”,我答非所问地打了几个字。
羞愧万分地说完醉酒的借口,我陷入了沉思。国庆这7天,我都干了些什么?国庆之前我豪气万分地计划要好好健身好好看书,要好好利用国庆长假,绝不虚度光阴。可是,结果却是......,时间在刷微博中悄悄流逝;时间在玩微信中悄悄流逝;时间在逛淘宝中悄悄流逝;时间在看网络小说中悄悄流逝,当我觉察时间去得匆匆,内心焦虑地想伸手遮挽时,才发现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犹如朱自清在《匆匆》里写得那样“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日子从手中悄悄溜去,留下的是“头涔涔泪潸潸”的悲恐之情。
生活中和我一样有类似困惑的人非常多,明明知道网络世界在压榨自己的时间,却不知所措,无法摆脱网络世界各种各样的诱惑,无法真正掌握自己的时间和注意力。尤其是当我写好一篇简书后,我会频频打开简书和朋友圈,看看朋友们的留言和评论(他们觉得我写得好不好呢?),关注文章的阅读量是否达到预期,尤其是看到文章有赞赏更加是让我兴奋不已(其实在生活中看到马路上同等金额的5块10块,估计我连弯腰捡的欲望都没有,对文章的赞赏却让我如此兴奋)。细思恐极,与网络世界时时同频,刷的是存在感,刷的是被朋友们的认可。却忘记了生活的初心:做个真实的自己!
时光匆匆,不能辜负,要远离社交媒体!尤其是晚上看了卡尔.纽波特的《深度工作》以后,更加坚信了自己的观点。现在大家都喜欢微信办公,单位群,客户群,领导群,在白天的上班时间,我随时随地地要接受客户地咨询(电话咨询微信咨询),一个接一个地参加音频会议,在通讯软件的叮咚声中手脚忙乱,在繁杂的多线工程中不断地切换注意力......看起来很忙,却不能有效地转化为生产力。然后,不得不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开始加班,做着本该白天完成的工作。这种生活让我焦虑不已。
随着社交媒体越来越影响着工作,我特别渴望那种无干扰状态的工作。社交媒体深入我们生活工作的每一个角落,不能屏蔽社交媒体,只能远离,暂时“屏蔽”社交媒体。为此我给制定了几条深度工作的原则:1.到办公室的10分钟之内浏览一下各个工作群,VIP客户群,及时处理必须我亲自回复的事情,然后是一个小时为一个时间元去关注一下微信,中间绝不打开手机微信,上班时间不登录电脑微信;2、私人朋友上班时间不聊天,等休息时间回复;3、上班时间的咨询电话,分类别处理,重要客户亲自接,一般客户让助手接,而且尽量控制时间。
时光匆匆,不能辜负!要让有限的时间发挥最大的效益!不能让时间在刷微博、玩微信、逛淘宝中匆匆流逝,拒绝无效社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