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帆齐第六期写作营第一篇(3883字),累计3883字,主题作业《写作路上的趣事或者文友》
人生的路千回百转,谁曾想我一路跌跌撞撞,却转到写作的路上。我希望这是我最终的路。
天赋与环境
在天赋与环境方面,我与写作相去甚远。
上小学的我,喜欢数学。不用老师教,几乎什么数学题都会。喜欢钻研难题,钻研应用题,甚至达到痴迷的程度。有任何一道数学题不会做,我都绝不放过,上学、放学的路上会想着这道题,睡觉之前会想着这道题。数学考试100分对于我来说是家常便饭。相反,在语文学习方面的,非常地笨。用一个词语造一个句子都会抓耳挠腮半天,想不出来。写作文从来都是一头雾水,不知道写什么,无从下笔。即便写,也是三言两语。最常写的内容是:放学的路上,看见一头小猪在麦田里吃麦,我捡起一块石头,把它赶跑了。这样的内容重复过来,重复过去。
写作和阅读紧密相连,八岁上小学以前。我不知道书是什么样子的。上小学的时候,没有看过一本作文书。课外阅读方面,跟同学借过两本书:一本是在四年级的时候看的,书名不记得了,内容是讲夏明翰烈士的英雄事迹;另一本是五年级的时候看的,内容不记得了,书名却记得很清楚,叫《人啊人》,似乎看的很伤感,第一次觉得人活着很不容易。
曾看过几本武侠小说,是爸爸偶尔跟别人借的,我偷偷摸摸的拿来看。因此我小时候有一个侠客梦,希望自己成为武林高手,游走江湖行侠仗义。为此我曾用木棒、竹竿制作一些兵器,如宝剑、弓箭、手枪等,每天晚上在洒满月光的院子里兴致勃勃,乱七八糟的舞来舞去。舞着舞着又觉得很没劲,因为功力一点儿也没有长进,没兴趣再比划了。
初中三年,整天忙着学习,忙着背书。既没有时间看课外书,又没有途径看课外书。周末和假期家里有忙不完的农活,砍柴、打猪菜、做饭、洗衣服、插秧、割麦,什么都做。我大部分时间还是一个人孤独地放牛。放牛的时候,天天带着一本英语书,背来背去。记忆力出奇地差,所有需要背诵的东西,都需要背几十遍才记得住。作文同样一塌糊涂,怎么都不会写。每次考试40分的作文,通常只得十几分。
失控的人生
迄今为止,我人生最辉煌的阶段,是从小学到初中阶段,在初中毕业的那一刻达到顶点,我以全乡第二名的成绩考上了师范学校,之后就是不断的跌落,破碎。
中师三年,是饥饿的三年。每学期的生活费150元,必须节省了再节省。每一天。每一时,每一分,每一秒,都计算着怎样吃,都想着要吃什么。盼望着时间快点过去,赶紧到吃饭的点,填饱那饥饿的肚子,满足一下自己对吃的欲望。可是每多花一分钱,每超支一分钱。都痛苦的无以复加。我忍受着没钱的折磨,忍受着饥饿的折磨,还忍受着其他种种折磨。学校有图书馆,我终于有时间可以去读书,有资源可以去读书,但却没有精力和欲望去读了。
刚开始参加工作时,我也曾怀抱理想,想要认认真真的地教书育人,在工作中奉献自己的微薄之力。可是现实给了我当头棒喝,打得我晕头转向。我不通人情世故,与同事相处不好。我不了解学生的心理,与学生相处不好。我所追求的理想、公平、道义、诚实、善良等等在残酷的现实面前,就是一个个荒诞的笑话。我一次次遭受到周围的人无情的嘲弄,美好的世界在我心中一点点塌陷。我的人生观、价值观,还没有形成,摇摆不定的时候,就被引了入歧途。
同事们一有空闲,就围坐在麻将桌边。开始我很迷惑:不知道那小小的方块为什么会有那么大的魔力,让那些同事们一坐就是半天,甚至是一天,一夜。我有一个朋友,她是一个女强人,在学校附近的街上开着一个商店兼理发店。一有时间,她就找人打扑克。她更想打麻将,可是她不会,就让我们学校的一个老师教她。那个朋友怎么学都学不会,我只是旁观而已,却一下子就学会了。我们学校的老师说:聪明的人。才学得会打麻将。像你这样一看就会的,不是一般的聪明。后来又有人说:女人会打麻将的将来都是官太太。
就这样,麻将成了深深扎进我生命里一颗毒瘤,怎么拔都抜不出来。我走到哪里,打到哪里。在我的心中,有麻将的地方就是世界上最美的地方,麻将声就是世界上最美的声音,打麻将的人就是世界上最亲切的人。
我在麻将桌上睡着了,这一睡就是二十几年。把我的青春年华。把我最精力充沛的几十年给睡没了。
曾经的挣扎
王小波说:活下去的诀窍是保持愚蠢。又不能知道自己有多蠢。
然而我毕竟聪明过,毕竟对生活有过热切的希望。小时候,我甚至有改变世界的天真愿望,想长大当一个外交家,不让其他国家欺辱我们的国家。我经常赤着脚,走在满是猪屎牛粪的泥泞小道上去上学,在头脑里进行着种种美好的构想,想着有一天,把那些散落在大山里,东一家西一家的人家,都搬迁到街道两旁。街道宽阔又平整,两旁种满了高大挺拔的白杨树。绿树成荫,白墙黑瓦,整整齐齐,干干净净,多美的世界呀!现在想一想。那不就是后来新农村的设计图吗?
迷迷糊糊的睡梦中,我也时不时地想挣扎着清醒过来。上小学的时候,我断断续续的从收音机里听过路遥的《平凡的世界》,这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我也闪过这样的念头:像路遥一样成为一个伟大的作家,写出一部伟大的作品。从中学开始,我偶尔会写写日记。但是在上中师的时候,我知道这样一位伟大的作家,因为写作疲劳过度,英年早逝。我对写作升起了的一种深深的恐惧:写作那么难,我不想那么早就失去生命。
参加工作以后,我断断续续地参加了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自考,考完专科考本科,这让我对古今中外的文学史有一个大致粗略的了解。我的本科毕业论文是《论张爱玲作品中的生命意识》,为了写好这篇论文,我买了张爱玲的《倾城之恋》这本书,认真的研读了一番。文学这东西开始往我的生命一点点地渗透。
2009年我换了一个新的工作环境,那是一个非常压抑的学校。教师九人,学生100人左右,每个班只有十几个学生,当然课很多,每周有二十七八节课,甚至有三十多节课。老师们表面上一团和气,但是只要有一个人不在,其他几个都在说他的坏话。大家没事就在办公室里说闲话,冬天天冷的时候。只要校长不在就都不去教室。围在教师宿舍一个小电火炉旁边,有的打毛衣,有的搂手坐着,有一搭没一搭的说着话。
有一次。我从办公室里出来,老远看见二年级的一个学生在教室里对着我张牙舞爪,大喊大叫,那个意思我听明白了,就是要拿刀把我捅了。我当时既暴怒又想不通:一个二年级的小孩儿,我又不教你们班,和你无冤无仇,你怎么会对我恨之入骨,说出这种话。后来我大致推测出原因了,这个小孩儿和我们班的一个学生住得比较近,他们经常在一起玩,应该是我们班的这个学生,经常流露出对我的恨。可是我自问,我对我们班这个学生。没有做过什么过分的事。他家里比较贫困。在学校附近租别人的田种菜,他父亲出车祸。我们两个老师还特意买了礼物去看望。我时不时地鼓励他生在这种贫困的家庭。一定要认真学习,靠自己的努力改变生活。也许在这个过程中,我恨铁不成钢,对他的要求有点严。他上课爱讲小话,影响到别人,我严厉地批评过他;他喜欢打乒乓球。有时中午他不回家,我恰巧也不回家,看到他在打乒乓球,就喊他过来,想帮他补一补功课,他不愿意。他因此恨上了我。有时候学生对老师的恨就这么容易,而且他们的恨会像传染病一样相互传染。
在这种极端压抑的环境中,我无比绝望,这绝望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程度。我无法排解自己的抑郁。我觉得人活着没有意义,我自己活着没意义,别人活着也没有意义。
人被逼绝望的谷底,也许会有一个反弹。如何拯救自己?我好好反思一下自己的人生,得出的结论是:你不像小时候那样贫困,那样忍饥挨饿,你现在基本上衣食无忧。你也不用那么操劳,你有大把的闲余时间。你为什么不用闲余时间看书写作呢?你应该拿起笔唤醒你自己,也唤醒生活中一些像你一样麻木的抑郁的人。在那一年,我正好接触到家乡的一个网站,开始隔三差五在文学板块写随笔。为了提高写作水平,我拼命的看了一些文学作品,如张爱玲文集,加缪文集,村上春树的很多作品。我也看了一些哲学和心理学的文章,如萨特、叔本华的文章。
然而,在写作的过程中,我经常自我怀疑。觉得自己不是写作这块料,语言表达能力差。缺乏想象力。不会讲故事。写出来的文章总是跳脱不出自己的琐碎的生活。如同一堆垃圾,永远不会有人喜欢看,永远写不出什么名堂。我何必自讨苦吃,把自己整的这么累呢?渐渐的,我离开了那个网站,渐渐的不再写东西,不再阅读了,继续堕回到原来的生活模式中,一有空闲。就和同事一起去打麻将。
看见曙光
2019年某一天,我在百度上浏览信息时,偶然看到一篇文章提到简书,我尝试着下载了简书,观望了一阵子之后,于6月30号第一次参加简书日更。在简书上,通过阅读别人的文章,我发现在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人过着和我以及周围的人完全不一样的生活。他们过着自己想要的生活,有理想、有目标、自律、勤奋、充实、乐观,生活中处处充满惊喜和成就感。这样的生活也是我想要的。我又萌生起改变自己的热望,重新开始写作和阅读。可是我并没有完全摆脱旧有生活模式的惯性,时不时还会和同事去打麻将,也因为有一次去打麻将忘记了日更,这样我第一次简书日更挑战失败。其实失败的主要原因和以前一样,是我对自己没有信心,日更内容基本上是生活碎碎念,要主题没主题,要文笔没文笔,一堆文字垃圾而已,阅读量大多也是个位数。
当然我没有彻底放弃,还是时不时在简书上写一点碎碎念。2021年2月17日,我第二次参加日更挑战,坚持至今。从写作水平上来看,我并没有什么明显的进步,仍然是一篇又一篇的碎碎念。从心理上来看,怀疑自己,被焦虑情绪、急功近利的思想折磨也是常有的事儿。但是我越来越相信,写作是我最终要走的路,直到生命的尽头。不管能否在这条路上欣赏到美丽的风景,我都要走下去。因为写作是我对抗旧有混沌生活的唯一方式,因为写作能让我看见生命的曙光。
无所谓成功与失败,写作之路,坚持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