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收到了一条来自手机系统的信息,告知我假期余额已不足。还没旅行呢,还没逛街呢,还没好好追剧呢,还没更几篇文章呢,假期就这么见底了。
中午把女儿送到车站,回来躺了会儿,实在是睡不着,想起天气转凉,前几天买的那条裙子没有可以搭配的外套,心里总是不踏实,把女儿送到目的地时,女儿曾经嘱咐我逛逛买件衣服,我却还是直接回家了,现在想着衣橱里缺件外套很是不安,今天再不抓紧时间,就来不及了。迫不得已,我只得从床上爬起来一个人就上街了。
这几年我常常一个人逛街。少女时代都是跟闺蜜一块儿逛街的,孩子小的时候,常常一家三口一起逛街,现在女儿大了,经常带着女儿一起逛街购物尤其是买衣服。然而,闺蜜或者同事们已经好久不约着逛街了,女儿又出门念书去了,老公在上班,必须一个人啊。
去哪里买这么一件外套呢?这是个问题。跟谁逛几个人逛真不打紧,打紧的是去哪里逛。
其实这时候我电瓶车的电已不足,但还能走段路,所以我只能设计一条既且又有很多的服装店的路线,于是,我选择从龙王桥路经过到濠南路,再到八仙城,返回则经过荷兰街,这样可以有最大程度的选择余地。(想得还挺美。)
龙王桥路上有几家女装店,我边走边关注店内的情形,很快就相中了陈列着数件外套的一家小店。店内女店主正安静地注视着一个刚刚入睡的小男孩。我便没有出声,自己悄悄地找了几件喜欢的外套试了试,发现太大,只得放弃——其实这些衣品还是比较合我的意的。
走出这家服装店,看到附近那家带有“韩”字的女装店,从玻璃门往里看去,正是我需要的款式。可是,走近店门,只见门上挂着“马上回来”的牌子,店主不在呢。
接着便去了濠南路。那里很多女装店,我也曾在这条路上买过衣服。但是一路经过的店内陈列的并不是我急需的外套。终于看中一家店,那种纯棉面料的外套正是我寻找的款,我进去试穿了两件,第一件是修身型外套,版型不错,但穿上第二件韩版的阔型的外套,我便立即喜欢上了宽松版型的这款,觉得修身型的那件很土了。
于是,我问了问价格,虽然我已经看过吊牌了,吊牌上赫然显示着最大的三位数,我相信一件外套不至于卖这么贵,但到底这家店会怎么卖,我的确没数。
女店主很平静的语调跟我说:这个打八五折,是我们店打的最大折扣,850元。
说实话,我还停留在一件衣服三四百的刻板印象中,虽然我知道这件衣服不会很便宜,但我还是被震了一下下,我不愿意花800多买一件只是平常用来穿的外套。唉,只能遗憾地离去了。
虽然今年尤其是下半年涨了工资,但我的心理价位还没能提升上来。我接着又逛了几家店,希冀能够遇到普通品牌类似的款式并且价位在三四百左右的外套,可惜,过了这村就没了这店了,别的店再也没看到类似的外套。
步行街还是没去——去了也许能碰上合适的吧。最终一无所获地回到家,到家在某宝上一阵乱戳,选了一款外套加两件打底衫,价格当然很亲民了,只是不知道衣服的质量有没有评价的那么好。
实体店和网店给我的心理落差实在是太大了,网上类似的外套价位大多是一百多,可是一进实体店根本就找不到网上价位相同或者低于四倍价格的同类衣服,搞得我们便宜的不敢买,贵的不舍得买。很难明白为什么穿衣服会有那么大的贵贱之分,作为我们这种工薪阶层,真的只能购买一些质量上乘,价位中等的东西,而不要便宜得像是白送的或者贵得离谱,结果根本不经用或者昂贵得让我们只能望而却步。
工薪阶层的我们,以后只能更多地逛某宝而不是实体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