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糟糕的时代. 狄更斯在《双城记》里的这句结尾,放在这个人人都可以拥有自媒体微博、微信、各种社群的时代是再贴切不过. 每个人畅所欲言,多好啊,可是这些分享中没有营养或是因为没有原则的分享又制造和占用了我们多少美好的时光?也因为某些不当的分享带来灾害不是吗?
解析面包书读书会分享会的三月第三周日三本书的分享者分享脉络,来领略如何应用《原则》,《艺术》地在《分享时代》的进化?这对促进有质量的分享是一个可以践行的参考.
要做一个有营养有质量的分享,不断进化,分享的结构非常重要,一如大厦需要框架地基,树木需要茎干,人体需要骨骼,如果分享没有结构就像皮之不存,血肉毛发无处附着,惨不忍睹.
结构非常好用和常常可以应用的套路有:时间,三成,还有一个是“关键词”!《原则》这书名就是关键词吖,或者称之为核心词. 《原则》的分享这云峰在分享中应用了四个关键词精炼了这本书的庞杂内容,一听就记住和明白了大概这书的内涵,非常棒.
除了结构,还需要黄金三步 :what > why >how. 它们是分享中的“肉”,它们是大厦的墙体和地面,它们是树木的枝叶.... 为了呈这“肉”更直观,下面图表列出了三位面包书读书会李俊、林敏、翁云峰分享的三本书《分享时代》《沟通的艺术》《原则》的结构和它们书中的肉.
WhatWhyHow在上表格中呈现的一目了然,表格中没有文字的地方就是缺肉的地方,高手或者新手要做分享都可以参考检查 精进!进化!在“how”的名义下,如果能够把握时机,不时穿越一下那就非常接地气了. 如何穿越?在以前的文字中有叙述过,可以读我以前的简书文字,这里不赘述.
为什么要what,why, how? 缺一个可以吗? 我的回答是不可以,what说明是什么,“机器”,如果不加说明,机器可以是冰冷的机械,而在《原则》的书中是指系统的自主运作. 有经验不丰富的新手和体制内的干部在沟通和开会中只会说“what”,没有 why和How,干干的,枯燥的,就是这原因!
what是启动我们第一层大脑,why激发第二层大脑注入情感. 为什么要有《沟通的艺术》,因为有效有温度!有了愉悦感,再有些输出应用就有了可以吸收的营养. How激发第三层大脑,行动!怎样行动,给予方法,受众就坐享其成或者能够举一反三. 在《沟通的艺术》中,林敏举例小两口洗碗的例子,一个是抱怨指责,“你怎么不洗碗啊?”另一个是“碗没有洗是什么特别原因,可以说说吗?”只要你愿意你可以选择不同的说法去到你侬我侬!是不是就很落地啦?
结构力,首先可以从“时间”或“三成”或“关键词”选一种来架构你的分享和思想,然后要记得黄金三步:what,why,h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