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没有看到,不代表别人没有努力

读《思考,快与慢》笔记

图片发自简书App


什么是可得性启发法?

这一章讲的是可得性启发法。也就是我们通过 “实例呈现在脑中的轻松程度” 来判断事情发生的概率。越容易想到,就觉得这样的事情发生的概率就越大。

比如,在刚刚发生一起飞机失事事件时,在媒体大势报道出来这个事件时,我们就会觉得飞机失事的概率比较高。甚至会有因此选择去乘坐其它交通工具出行。

再比如,环保宣传片中,一幕幕海洋生物因为人类污染环境被残害的画面,让我们觉得环境污染比平时印象中的更严重。


可得性启发法的系统性偏差

这种通过呈现的轻松程度来判断概率的方式,有系统性的偏见。那些影响我们将实际呈现在脑中的轻松程度的所有因素都会造成系统性偏见。

前面说的发生飞机失事事件就造成了我们觉得飞机失事概率很大。实际上,飞机比其它交通工具更安全,其它交通工具发生事故的概率更大。

我们更清楚自己的努力和贡献,更不清楚别人的,这就会让我们产生偏见。在跟别人分工合作的过程中,很可能就会高估自己的贡献,而看不到别人的贡献,很容易感觉到自己亏了。但是,实际上,可能别人也一样很努力,别人的贡献并不比自己少。

很多夫妻不和,经常见到的模式就是觉得自己累死累活的,对方却什么都不做——我在家里,带娃洗衣做饭,一天都没有停过,他倒好,一回家就瘫坐在沙发上;我在外面从早上忙到晚,怎么就不能体谅体谅…

对这些问题,我们应该要给自己提个醒。告诉自己:“我没有看到,不代表别人没有努力。”


可得性偏见对自我评论的影响

我们的自我评估也是通过事件在脑海中的轻松程度来衡量的。

书中就提到了一个关于评价自己是否果断的实验。实验发现被要求列举12件反映自己果断的事件的人,比被要求只列举了6件的人更不觉得自己果断。列举了更多能证明自己果断的事件反而觉得自己不够果断了。这是因为列举12件自己果断的事件比较困难,而列举6件就相对容易。

这个让我想到心理引导的问题。如果要增加别人或者自己的信心,我们要做的不是让人想出很多自己做成的事情。要求想出太多,反而打击信心。我们应该想一件成功的案件,或者找出12件自己失败的案件。

可得性偏见对不同的人的影响不同,那些跟着直觉走的人受到的影响比较大,而对那些警惕性比较高的人影响就更小。

如果我知道要列举12件自己成功的案例对所有人都很困难,那别人让我这么做的时候我就应该提醒自己 “这事对所有人都很困难,跟自己能力无关”。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两眼相通。 未超越烟火。 唏嘘岁月。 寻找寄托。 人亊已非,一切笑谈中。
    简赏阅读 1,703评论 2 5
  • 我是一个比较喜欢接触新生事物的人,自从看了一些保险科普的文章,认识到了保险的重要性。 即便单位给交五险一金,万一出...
    益朦阅读 3,486评论 0 3
  • 这次是正面管教第二节课,首先感谢侯爸让我们做一个小运动放松自己,让我们课堂充满活力。 我们做了一个...
    杨灿_8b1d阅读 3,677评论 5 6
  • 愁肠百转酒入惶, 情思万年不得偿。 高歌把酒今宵醉, 我爱你至深尽响。
    小扬少爷阅读 1,241评论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