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革命圣地延安只在电影中见过,高高的宝塔,潺潺的延河,一排排黄土的窑洞,一队队唱着革命歌曲的战士,红红火火的革命大生产运动……这是一首首已久远的革命浪漫主义的诗篇。
这次,我走出电影,真实地步入通往圣地延安的路,几十年过去了,此路依然坎坷。从西安到延安有7、8个小时的汽车路程,一路上黄土飞扬,道路坑坑洼洼,不时地把我们抛离座位,摇摇摆摆地前行,偶尔也有一些好路。已是春天,没有万物复苏的景象,满目的黄土高坡,零星有几棵光秃秃的树满身土灰地呻吟着,在有水沟的地方金贵地生长着几棵发出淡绿色幼芽的树木,有了一丝丝生的气息,让人惊异让人喜悦。
听说,很久以前这里也是茂密的原始森林,经过几个朝代的大肆砍伐,演变成了如今的模样。没有了植被的涵养水源,落下的雨水被蒸发,没有水植物无法生长,没有植物老天雨也下得少,如此恶性循环,天气变成了干旱气候,土地变成了黄土。加上人口的增多,大肆垦荒,土地越来越平瘠,人民生活没有太大的改善。
陕北并非不适合树木等植物的生长,只要有水的地方就有绿色。我们参观的皇帝陵、轩辕庙、枣园、花木兰故居等,树木较多,是陕北难得看到的绿色,绿色在那里是一种奢侈品。此行,我深深体会了“水是生命之源”的真理。黄土高坡,只有保护现有已不多的树木,并在黄土上逐步植上绿色才有希望;否则,在不久的将来,这片辽阔的黄土地将不适合人类生存。
黄土高坡、窑洞、壶口瀑布,在拍出来的照片中很美,是一种苍凉的美。黄土高坡上一个汉子头扎羊肚巾,牵着毛驴,叼着烟袋,一路唱着信天游缓缓走来,金色的土地在阳光下是极好的衬托。窑洞前,穿上红军的服装,雄赳赳气昂昂地留张影,便有了革命浪漫主义请调。壶口瀑布雄浑悲壮,一种“黄河之水天上来”的气势,黄色的水帘抖落,白色的水雾升腾,黄与白组成色彩的美。黄土高坡、窑洞的美,我宁愿是一种旅游节目,而不再是百姓真实的生活。壶口瀑布的水呈现黄色,虽有摄影时色彩变化的美,我却宁愿它是清水碧流,与其他的瀑布色彩无异。
我期盼,通往圣地的路平坦宽广,两旁绿树成荫,河水清澈涟漪,黄土绿色环抱,空气清新沁脾,窑洞已面貌换新颜或成旅游道具文化沉淀,陕北民歌已有新的歌词新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