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餐馆里,面对咕嘟咕嘟的大骨头汤,和对面的你喜欢的男孩子。你回忆起了十多岁时的一件事。
那年暑假,你和奶奶姑姑一起,乘火车到千里之外的叔叔家。中午一大帮亲戚聚一起吃饭。你是个慢热的人,虽说和饭桌中的人都是亲戚,你从心底爱着他们。可是毕竟很久没见了,你不知道要说些什么,只默默吃饭。
因为你的“不活跃”,又因为你吃饭龟速,大家都以为你是太思念爸妈而情绪低落,吃不下饭。而他们的推测貌似很合理:因为爸妈工作的缘故,你一年多没有见到他们了,只能趁着暑假,千里迢迢过来和他们相聚。而他们因为工作忙的缘故,在你到达这天中午没有及时赶过来,你还要再等一天才能见到他们。所以你不开心。于是一桌子人纷纷表示他们的安慰和同情。
你声称自己的安静不是他们以为的那样,你知道爸妈工作完会立马过来看你的,所以你没有因他们没在第一时间过来而失落。你只是坐车累了,不知道说什么,专注于吃饭而已。可是他们不相信,他们只相信自己的判断。于是,桌上一个个人,或投以关切的目光,或不断地给你夹菜让你多吃点儿,或开导你爸妈很快就过来了……都在为你“不正常的表现”而奔忙。你有点儿懵,不明白为什么他们不相信你说的话,你一再解释他们也只相信自己的推测。你难受地哭了。而他们看到你哭了,更加确信自己的判断无误。于是有人走到一旁给你爸妈打电话催他们赶紧过来,说你想他们想到吃饭吃着吃着就哭了……
你看到这一幕,更加难受了,离开桌子,跑到房间,嚎啕大哭起来。你哭的是自己的不被理解和信任。你哭的是自己破坏了一桌子人团聚吃饭的氛围。你哭的是自己的举动给爸妈带去的担心。你是一个敏感的,不愿给别人找麻烦,也不愿别人误解自己的人。众人“自以为是”的集中关切让你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那种感觉令你很不舒服。在以后的生活中,你也尽力回避那种感觉。当有人太过关注你的时候,你会不由地感觉到压力。你会不由地把自己想说的话咽下去,因为担心又一次不被理解和信任。
所以,当你描述时,对面的你喜欢的男生的问你那时在餐桌上为什么哭时,你突然之间怔住了,眼泪夺眶而出。其实你想跟他说的是你好像抱抱十多岁的那个自己,你想说的是你突然之间释怀了,你发现跟他描述这件事的当下,这件困扰你的事好像不再困扰你了。你那是激动的泪,你开心遇到一个让你与之分享此事的人。但面对他关切又疑惑的目光,你又一次感到了难以说出口。你懊恼自己为什么说不出口。越懊恼越说不出,越说不出越懊恼,陷入了恶性循环。终于,你又一次选择了沉默,关上了想要向他倾诉的门,关上了想要跟他坦诚沟通的窗。又一次地,你无法对亲爱的人坦诚自己,你嘴上说的话,你的沉默都是言不由衷,你心里在跟他说的完全不是嘴上说的。你又一次验证了“语言是为了掩盖真相”。
对过去的这种“眷恋”,让你无法好好地享受当下。每当你跟他沟通时,总会想起之前笨拙的,无法坦诚相对的自己,就感觉有点儿不自在。这种不自在让你紧张,这种紧张耗费你太多精力,让你无法再去有效沟通。林夕在《人情.世故》中的那段话,你觉得放在你身上再合适不过”因太珍惜一些人,而小心翼翼维持一段安全的距离,保住了淡如水长流,享受不到如蜜之亲密,牺牲了许多深度交流,为逃避火药而错过了火花。”
你很后悔。后悔当时没有给那个想要获得别人理解和信任的自己更多力量。后悔困在那个情绪中太久出不来,后悔这种情绪制约了后来与亲近的人的顺畅沟通。
可是,你也知道。再来一次,如果不带着现在的认知回到过去的话,你还会选择当初的做法,因为那就是当时的你,独一无二的你。你的过去青翠葱茏,即使它们枯萎凋谢,依然可以在心的深处衍生成煤。因而,无论如今如何荒凉,你都能用回忆掘开记忆,为自己燃一丛炊烟,汲取温存。你也决定要好好地绿化当下,如任由此刻荒芜沙化,未来的你将无煤取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