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爱文学和阅读,喜欢写作和码字,民国奇女子——张爱玲的作品当然是要读的。更何况,张爱玲的祖籍是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这对于同为唐山人的我来说,阅读她的作品更是一定+必需的。不过,同一个张爱玲在每个人的眼里心中都是不同的,千千万万人的眼中就有千千万万个张爱玲。阅读张爱玲的作品固然重要,但如果有这样一本书是写张爱玲的,那么,我愿意看。
《张爱玲:在最深的红尘遇见你》,就是这样一本书,它可以让你很快的并且条理清晰地了解张爱玲传奇的一生,回头再看她的作品,才会更加理解作品中塑造的人物形象。
图书信息
《张爱玲:在最深的红尘遇见你》,作者:朱悦然,230千字,2013年9月第1版,2013年9月第1次印刷,时事出版社,ISBN 978-7-80232-627-9。
读张爱玲,犹如读一段风花雪月的民国岁月,在锦瑟流年中细品芳华。本书从张爱玲灰色的童年,到与胡兰成的相恋,再到漂洋过海隐居国外,进行了抽丝般的剥离,每一个片段都如此的细腻,就像回到民国,回到老上海的弄堂,与记忆中的爱玲一起走进民国。—— 《张爱玲:在最深的红尘遇见你》前言
本书共八卷。
第一卷 灰色年华;第二卷 斑驳青春;第三卷 劫后重生;第四卷 倾城之恋
第五卷 尘埃落定;第六卷 华丽转身;第七卷 异国天空;第八卷 离群索居
红尘深处
张爱玲最快乐童年时光是在天津老房子度过的,当时家道繁华,她又是一个年幼无知的孩子,但自从母亲在她四岁那年离开家,她快乐的童年就结束了。父亲张廷重(清末名臣张佩纶和李鸿章之女李菊耦的独子)碌碌无为满身恶习,母亲黄逸梵深受五四新潮影响,短暂的夫妻重聚后,黄逸梵见丈夫恶习难改,最终选择了结束婚姻。随之而来的是张爱玲不再幸福的人生。
童年失去母爱的张爱玲,她的青春期始于上海圣玛利亚女校。喜欢文学,思想新潮的她渐渐难以容忍乌烟瘴气的家庭,更难以忍受后妈的一切,她逃离了家奔向回国的母亲,独自留下弟弟张子静,因为母亲无法独自抚养两个孩子。而此时的上海,已经沦陷。
1939年,张爱玲走入香港大学。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12月18日,日本军队登陆香港。张爱玲与她的好友憧憬的罗曼蒂克之梦,被战乱打乱。也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张爱玲写了成名作之一《倾城之恋》,以战争与婚姻为题材。
1942年初,张爱玲和好友炎樱一起回到了上海,惊鸿一瞥,她遇见了让她悲喜爱恨交织一生的胡兰成,真得有了一场绝世的倾城之恋。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胡兰成被列为汉奸,留下张爱玲独自一人在上海接受漫天骂名,自己却逃开了。桑弧(原名李培林)是张爱玲的新恋人,这个给她带来短暂安慰的人,最终还是选择他人结了婚。1952年7月,张爱玲离开上海,去了香港。
张爱玲也正是从香港出国,开始了长达40多年的异国漂泊,直至离世,再也没有回来。赖雅,是张爱玲的丈夫,这个比她年长29岁的西方老绅士,最终还是先离她而去(赖雅,1967年10月8日去世),留下张爱玲独自在这个尘世。赖雅去世后的20多年,张爱玲基本过着隐居的生活,靠微薄的版税度日,而那些脍炙人口的作品都留在了她的回忆里。1995年9月1日,张爱玲死在家里,大概六七天后才被邻居发现,9月30日是张爱玲的生日,这天,她的好友将她的骨灰撒在太平洋中。或许,只有这样,她才会魂归故里。
生也漂泊,死也漂泊
张爱玲的一生,是凄苦的,那些幸福只是短暂的烟花一闪即逝。原生家庭遭遇变故,父爱母爱尽失,战乱纷争,这样的背景环境对于一个对未来无限憧憬的才女,无疑是写作创作的最佳背景资料,难怪她的很多名作都是完成于早期,可以说,生活赋予了她太多的灵感。
张爱玲这一生中遇见的三个男人,也真是个个称奇。先是花心大萝卜的胡兰成,而后是忘恩负义的桑弧,最后是老来相伴却不久于人世的赖雅,张爱玲这一生的爱情和婚姻之所以不幸,还是要归于她的原生家庭。她的父亲和母亲的结合,从根本上就是个错误,不过,要是没有这个错误,可能世间就少了一个张爱玲,我们也就看不到那些传世名作了。
生活赋予作家的不仅仅是灵感,生活给予作家的是直击心灵和灵魂的拷问。红尘深处,张爱玲找到了来世,但她却隐没在红尘深处,生也漂泊死也漂泊。
读完这本书,悲从心中来。我一点也没有喜悦之情。只得叹息......
原创图文不易,如作他用,还是不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