饭后胸口有“烧的慌”,很多人把它称为烧心。消化科主任提醒:烧心烧的不一定是心,可能是胃,注意预防胃食管反流病!
胸骨后方有烧灼感,学名叫做“胃灼热”,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疾病症状,与胃食管反流病相关,由于症状复杂,很多人把它和心脏疾病混淆。到底烧心是胃病还是心脏病呢?需要注意的是胃灼热的症状
胃灼热(heartburn)
·胸部灼烧感:食道组织的刺激胸部产生不舒服的灼烧感,通常在胸骨后
·喉咙痛:胃酸反流可引起腺样体(鼻腔最后部的组织)的反流和炎症,从而导致喉咙痛
·嘴里冒酸水/苦水:胃内容物的回流到口腔
·吞咽困难:食物不能正常地从口腔通过食道和胃时,发生吞咽困难。有时这感觉像胸部灼烧或窒息的感觉。
·慢性咳嗽:持续的咳嗽是伴随烧灼热的最常见的症状之一。
而心脏疾病通常发生在胸部,呈放射性疼痛,有时候会累及到胳膊、背部、下巴等,症状通常是有压迫感、恶心、消化不良、出冷汗、腹痛等。
有趣的是胃灼热的英文就是heart(心脏)+burn(燃烧),所以也不怪混淆,胃灼热和心脏疾病的症状确实有一定的重叠性。
胃食管反流病(GERD)和胃灼热的关系
GRED的典型症状就包括胃灼热,其余的典型和非典型的症状还有:
胃酸反流
胸疼/腹痛
消化不良
嗳气
咳嗽
哮喘
睡眠困难
……
常见是原因是食道下括约肌功能的减弱,贲门出现功能性障碍,食物吃下之后没有通过幽门来到十二指肠,而是通过贲门逆流回食道。混合着食物的高酸胃液出现在食管内,攻击刺激着食管细胞,引起炎症。
反复发作的胃酸反流会导致GERD。随着时间的推移,食道受损的细胞会导致食道狭窄、溃疡)、炎症,甚至食道的细胞发生永久性的基因变化。如果不及时治疗,GERD可能会产生严重的后果,包括癌症,因此必须立即得到解决。
干预方式
临床医学上一般运用药物来治疗胃酸反流,包括但不限于:
质子泵抑制剂(PPIs):通过阻断阻断胃壁细胞抑制胃酸,相信很多胃病人对此有所耳闻,奥美拉唑、兰索拉唑就是此类。
H2受体阻滞剂:也是一种抑酸药物,作用机制与PPIs不同,通过刺激胃黏膜释放组胺,常见的例如法莫替丁、雷尼替丁
铋制剂:最常用的铋剂为枸椽酸铋钾、胶体果胶铋和次水杨酸铋,是一种胃黏膜保护剂
……
以上药物起效不一、作用不一,但有一个共同之处,皆不适宜长期应用。
铋制剂虽称作胃黏膜保护剂,但仅对是对胃黏膜产生保护膜,铋剂被人体吸收后,会分布于骨骼、肾脏等全身多个部位,通过肾脏代谢,具有一定的肾毒性,对神经系统也有一定的入侵性,有引起神经病变、脑病等风险。
H2受体阻滞剂同样对肝脏具有一定的损伤,服药期间可能出现丙谷转氨酶,并有不少关于雷尼替丁引起神经异常的报告,常见症状有听力障碍,精神错乱等。
质子泵抑制剂作为第一代抑酸剂,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但同时也产生了很多不规范的用药。长期应用PPIs会影响肠道对镁离子的吸收,造成低镁血症;会抑制胃酸分泌,影响铁的吸收,导致缺铁性贫血;胃内酸性改变,影响胃内激素水平,引起黏膜不正常增殖,形成息肉……
由此看,临床上应严格控制此类药物的应用,只适用于应急或是短期。有没有适合长期应用、药理上更加温和安全的一线抗酸药物?
在治疗胃酸反流的众多药物中,藻酸盐类口服液胃逆舒给出了答案。国际食管疾病学会公开认证海藻酸钠类药物是治疗GERD的有效方法,胃逆舒作为海藻酸钠药剂的代表性产品,具有较好的胃酸中和能力以及黏膜修复力,它能在胃部保持长时期的抗酸时效,起效时间又短于传统的PPIs,起效时间低于5min,作用时间持续近90min。
并且它不是化学抑制胃酸分泌,而是在胃部形成保护凝胶,一方面在隔绝胃酸逆流,一方面促进黏膜修复,所以它也没有抑酸的副作用,不会出现停药胃酸反弹性增多,和药物依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