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21天新媒体写作营第二次微课,越发觉得这种大课+小课的形式,有利于知识的消化和吸收。
大课的形式是老师把所有的知识讲给大家听,但每个人的理解不同,输出的东西就五花八门。比如说文章素材的问题。老师讲了需要什么样的素材,去哪里找素材,怎么找。微课上,教练讲的更细,更具体。素材可以在用关键词在网上搜,微信搜信息全面,百度搜信息有时不准确。新媒体文章对素材的准确度要求没有听书稿高,在哪里听过的故事,网友的评论都可以用作素材。新媒体文章的素材是重头戏,如何用好素材也需要可以练习,最重要是要精炼,一个字都不能多。
微课上,小伙伴各抒己见,把自己的问题、心得、理解统统讲出来,一方面从别人的问题中看到自己的问题,从别人的心得分享里学到最热乎的经验。小伙伴的发言也让我有灵感,有启发。今天小伙伴关于鸡毛掸的发言,我就想出一句话:曾经我的生活一地鸡毛,如今我把那鸡毛编成鸡毛掸,掸掉对过去的悔恨,掸掉对现实的迷茫,掸掉对未来的退缩。
我还发现会写作的人都有个特点,在说话发言时都很有条理。今天的课上我们讨论了框架思维,这也是我很有共鸣的点。前几天同学妈妈跟我说了一个事情,她说要我立马就1、2、3点给她提炼出来了,这种抓重点的感觉,非常有效率。这种思维也可以运用在平时阅读和学习中。阅读时,脑海里生成一个思维导图,这也是写作的必备技能。所以说写作是一个人的底层能力。
今天还有个有意思的环节是共创一篇成长文。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晨沄教练说的,成长文是每个人独特的故事,写的时候,可以跟先列出素材,在合并同类项概括出分观点。这跟正常的写作方式完全不同,我们平时写文章都是先列框架,和分观点,再找素材填充。这个就充分说明了微课的意义。每个人对知识的理解不同,教练的的存在就是告诉你这样走,更快。
现在就开始期待第三次微课教练会带来怎样的分享?小伙伴们又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