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清幽云十六州是什么地方,对北宋的重要性,咱们就要先从中原王朝与北方游牧民族政权的上千年争斗说起。
中国历史上,中原王朝与北方的游牧民族建立的政权之间一直都争斗不断。为了防范来自北方的侵袭,秦王朝建立后,把先秦时期各诸侯国修建的长城连接起来,形成了“西起临洮(今甘肃山尼县),东止辽东(今辽宁省),蜿蜒一万余里”的长城,后世始称万里长城。
随后的历朝历代,都对长城或多或少的进行过维护和新建。到了北宋时期,北宋的统治区域较之于汉唐时期已大量缩小,所以北宋面临着来自多个方面的威胁:西北有西夏、西南有吐蕃和大理、北方则是来自宿敌大辽的威胁。
北方的辽朝是北宋最大的威胁,因为北宋在与辽朝的征战中,辽朝和后来的后金骑兵可以长驱直入北宋土地,以步兵为主的宋军无险可守,在战争中屡在下风,直至在靖康之变中,两任皇帝都被掳走了。
为什么会造成这个局面呢?就是因为北宋一直未拿回被后晋石敬瑭割据给辽的幽云十六州,使得北宋缺少了北方长城和长城所在的山脉高地的屏障。
幽云十六州到底是什么地方,对于北宋究竟有怎样的重要性呢?
幽云十六州又叫燕云十六州,大致相当于现在的北京、天津地区,还包括山西和河北的北部地区。境内有太行山脉,位于黄土高原的东北边缘地带。整个幽云十六州内有较多的海拔较高的山脉和盆地,往东往南方向就是北宋的疆域,基本上就是平原之地。
也就是说,幽云十六州对于北宋来说,就相当于是一个屏障,而一直以来保护着中原王朝的长城的重要关口:雁门关、平型关、紫荆关等就在这块地区之中。北方的辽朝、后金等政权侵袭北宋时,北宋无险可守,不得不和擅长骑兵作战的北方游牧民族政权在平原上作战,而这恰恰是北宋军队的弱势。
幽云十六州在唐代以前一直都处于汉人政权的统治下,是怎么落入辽、金之手的呢?
公元907年,唐朝灭亡后,中国大地陷入了五代十国的纷争之中。公元923年,李存勖建立了后唐,936年,后唐的最后一代皇帝李从珂继位。此时,后唐明宗的女婿石敬瑭任河东节度使,是一个非常有实力的地方军阀,这让李从珂对他有了疑心,有所防范。石敬瑭也知道李从珂不会轻易放过他,于是也积极暗中准备以求自保。
公元936年,李从珂将石敬瑭改授为天平军节度使,并要求石立即到任。如此明显的猜忌行为,使得石敬瑭兴兵反叛。但由于仓促起兵,准备不够充分,石敬瑭被后唐大将张敬达的大军围困在太原。见此情景,石敬瑭向辽太宗求援,并向辽太宗上表称臣。承诺灭唐后,自己当上皇帝将以父礼奉辽太宗,将幽云十六州割让给辽朝。于是辽太宗出兵助他灭了后唐,石敬瑭当上了皇帝,国号为晋,史称后晋。
公元938年,石敬瑭将幽云十六州按约定割让给辽朝,直到公元1368年,明朝夺回这个地区,在长达400年左右的时间内,幽云十六州都未在中原王朝之手。
石敬瑭为了自己的一已私利,将作为中原王朝重要屏障的幽云十六州地区交给辽朝的行为,给后来的北宋与南宋埋下了很大的隐患。地理位置的极度劣势,使得宋辽、宋金的战争中,宋朝始终处于劣势,直至北宋被金朝灭亡,中原经济在几百年间蒙受了非常大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