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下了手头上码到一半的布达佩斯,忽然想写一写巴斯小城。
或许是因简·奥斯汀的缘故。
前些天是Jane逝世200周年的纪念,我看着书桌上尚未读完的《诺桑觉寺》,想起四月初流连于简·奥斯汀故居的那个下午,也想起许多与她有关的私人阅读记忆。
印象里最早接触的外国名著,是老爸出差时捎回的两本“译林”:Jane的《傲慢与偏见》,与儒勒·凡尔纳的《格兰特船长的儿女》。
后来念了中文系,学会以更加理性和专业的视角研读作品,却再难以纯粹的感情与文学相遇;又因有时读得芜杂且急躁,许多意味深长的细节,与吉光片羽般的灵感,便也在不经意间流散了。
现下想来,小时为达西的傲慢与伊丽莎白的偏见纠结不已,盼着他们冰释前嫌、终成眷属的企望;随着“邓肯号”漂洋过海,寻找格兰特船长的壮丽漫游,与中学时代读至黛玉焚稿、苔丝殒命、《双城记》中卡尔登的牺牲、《穆斯林的葬礼》里楚雁潮于新月墓前奏起的《梁祝》...那些为虚构的人和故事痛哭不已的日子,竟也成了我珍贵的绝版回忆。
大学里陆续读完了Jane的《理智与情感》和《爱玛》,后来在pad上下载的第一本电子书,竟也恰好是她的《曼斯菲尔德庄园》;《劝导》是去年暑假在书店闲逛时买下的,当时它正孤零零地躺在一列不起眼的书架底层。
如今便只剩下《诺桑觉寺》了。
【简·奥斯汀故居】:她擅写月亮,却并不圆满
Jane出生于英国汉普郡的史蒂文顿,一生中曾先后三次来到巴斯。这座温泉小城不仅是Jane父母的结婚圣地,也是其父去世后的长眠之所。
巴斯的五年光阴给了Jane创作的素材与灵感,小说《诺桑觉寺》的故事背景就设置于此。书里描写的商店、剧院、广场、公园与大街小巷,如今还能寻到对应的坐标,一如两百年前那般美妙优雅;而懵懂可爱的女主角凯瑟琳·莫兰,也正像是当年初来此地的少女简·奥斯汀。
故居位于Gay Street 40号,远远能看见一位穿着黑色礼服的胖先生在门前迎接游客。购票进入后,于一楼的会客厅中稍坐片刻,便会有身着湖蓝色复古居家服的解说员前来导览。
如今,故居中难再寻到Jane当年居住的痕迹,这里更像是一个小型的纪念馆,内设主体是Jane的生平与作品简介,房间里陈列着她的书籍与通信,而鹅毛笔、信笺、香料、服饰种种,则生动还原着两百年前巴斯城的生活样貌。
在会客室通向展览间的一道长廊中,挂有各种版本的简·奥斯汀肖像。下面这幅画像里的Jane衣着素朴,表情似也倔强,据说是最接近本人的。
故居中几处关于时代风俗人情的介绍,也别有趣味。
这幅展板说的是“扇语”:左手持扇,遮住面部而露出双目,暗示“我想被你认识”;右手持扇,置于面前,传递的信息是“跟我来”;扇面闭合,置于前额,意为“你变了”;最后三个动作则分别代表:“我想与你交谈”、“爱你令我心碎”,和“勿忘我”。
最后一间展厅以影视剧为主题,展出了包括 6 次改编为电影、7 次改编为电视剧的《傲慢与偏见》,1995年李安版《理智与情感》,BBC迷你剧《爱玛》、《曼斯菲尔德庄园》等众多作品。
拍下了一张我觉得很好看的妹子~(2008年电影《简·奥斯汀的遗憾》,BBC制作)
纪念馆内还有提供给游客的互动空间,伏于木质书桌,用羽毛笔蘸着墨水,可以在信笺上写写画画~
全程参观下来大约花去一小时,结束游览后,在一楼入口处的纪念品商店逛逛倒是个不错的选择,店内售有简·奥斯汀的全套作品,一些精致的小玩意,和十分可爱的明信片。游客凭门票可享受折扣~
买下一张《傲慢与偏见》的Q版伊丽莎白。:D
记得去年读完《劝导》后,我在豆瓣书评上写下这样一句话:无非是庄园里的几户人家,无非是家长里短、谈婚论嫁,格局虽小,但就是很好看啊。
即便是在简·奥斯汀逝世200周年后的今天,她笔下的故事依旧如此迷人:在Jane创造的那个世界里,没有邪恶和悲伤,没有孤独和遗憾,人们终会得到欢喜与团圆。
1796年,20岁的Jane邂逅勒弗罗伊,两人相爱。当年的勒弗罗伊还只是个爱尔兰的穷律师,而Jane的家庭希望未来女婿拥有经济实力,勒弗罗伊家也执意要与富贵门第联姻,勒弗罗伊被迫返回爱尔兰。从此两人再未相见。
由安妮·海瑟薇和詹姆斯·麦克沃伊主演的影片《成为简·奥斯汀》,再现了这一段抱憾而终的爱情,记得片中有这样一幕颇为动人:起初,Jane因在舞会上没有见到勒弗罗伊,有些失望和落寞,而就在转身的一瞬,意中人便带着笑,出现眼前。
据说简·奥斯汀后来也曾答应过一位绅士的求婚,但这个决定只持续了12小时,她辗转一夜,最终坚信,自己无法与不爱的人相守一生。
Jane终身未嫁,而在她创作的故事里,男女主人公虽历经波折,却无一例外地收获圆满。即便是在爱情迟到八年的《劝导》中,Jane还是温柔地告诉那个姑娘,你年轻时错过的恋人,他一直没有忘记你,他一定会回来找你的。
这或许就是她的温暖与善意吧。
【古罗马浴场】:千年长存的奇迹
说起巴斯,最出名的自然还是古罗马浴场。
当年的罗马帝国纵横欧陆,如今大厦虽倾,散落各处的古老遗迹却依旧矗立,默然祭奠着千年以前的壮丽与辉煌。
自2世纪中叶起,英国形成了罗马-不列颠文化,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两座城市,一是海滨城市多佛,保存着共计96间卧房、以供古时高卢贵宾居住的古罗马宾馆;另一处便是拥有罗马浴场的巴斯。
巴斯从前有个罗马名字,叫阿喀苏利斯(Aquae Sulis),传说一位被放逐的王子发现了这里的温泉,便下令将温泉水从地底抽上来,蓄到石砌的巨池中,继而大兴土木,建城于此。
19世纪时,沉睡千年的浴池遗迹重见天日,成为今天的罗马浴室博物馆。
这座集神秘的祭祀与奢侈的疗养于一体的水利工程奇迹,当年每天可容纳30余万加仑的热水涌入巨池,在蒸腾氤氲的水汽间,罗马上层的王公贵族沐浴其中、交易其中、谈话其中、调笑其中。
如翡翠般碧绿的泉水如今仍在汨汨流淌,浴场的古典与宏伟亦不减当年。
从前的人们不明白温泉的道理,以为是神灵的庇佑,因而为之建造了许多雕像。他们向智慧女神密涅瓦祈祷,向浴池投下硬币与刻着愿望或诅咒的石块:
“Lovernisca向女神抱怨有人偷了她的长袍”;
“一则关于斗篷和束腰上衣被窃的吐槽:如果你没钱雇一个奴隶帮你在沐浴时看守衣物,它们就有被盗的风险”;
“当不确定犯人是谁时,人们会写下好几个嫌疑人的名字,一齐交给女神裁决”......
人们诅咒偷了自己东西的人,或是与自己吵架的邻居,他们的愿望与愤怒简单又平凡,小之又小,却充满了真率活泼的人间烟火气。
旧时的城池仍依稀可辨,残留的砖石承载着帝国曾经的雄伟与灿烂。
浴池旁有穿着古罗马服饰的人,吸引了一众游客围观~
浴场外则是一片宽敞的空地,有不少流浪歌手和街头艺人流连于此。
【巴斯的下午茶】:品味英伦风情
起源于19世纪初的下午茶是英伦重要的文化印记,当时的英国人早餐吃得丰盛,午餐相对精简,而晚餐却要等到8点或8点半才开始。为了打发漫长难耐的午后时光,人们在下午五时左右,添加了一道下午茶。
在巴斯大学念书的闺蜜大米,带我们来到城中最古老的一家茶餐厅Sally Lunn's,餐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680年,内部环境也温馨清雅。
在知乎上看到说,一套正宗的英式下午茶由茶、三明治、蛋糕与甜点组成,且茶点通常以“三层塔”的造型出现,自下而上,从咸到甜,依次是三明治、温热的司康饼(配草莓果酱或凝脂奶油),与顶层精致的小点心。
我们没有那么高端,只各自点了几样自己喜欢的,就着甘香的英式红茶,叙旧闲聊。
算是精简版吧~
英国的下午茶,巴黎的咖啡厅,慕尼黑的啤酒馆,广州的早茶...想来世界各地的人们都有自己消磨时光的方式,还挺有趣。
只在巴斯度过了短短一天的时间。头天午夜,从剑桥坐了近四小时的大巴来到这里,四月的冷风料峭,三个人裹紧外套前行,像三只哆哆嗦嗦的企鹅。灯火星星点点,酒吧的醉鬼在门外晃荡。
如今我在德国七月末的凌晨一点,想念巴斯四月初街角的酸辣粉、午后的冰淇淋,和大米宿舍楼下,那家香港老板开到深夜的火锅店。
Zvvvv的其他游记:
河流交汇之处,必有神迹(威尼斯篇)
苍穹之下,她的伤痕与叹息(柏林篇)
一座城市的记忆(布拉格篇)
盛宴常在(巴黎篇 I)
去巴黎之前,可以看这些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