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心理学性质的小组中经常看到一些朋友咨询一些行为和交际上的问题,每个人爆发的行为可能不太一样,但是很多时候原因是一样的,于是打算把这些问题归纳整理一下,希望对有这样心里问题的朋友有个启发。
害怕改变,强迫人格特征
具有以下品质的你,很有可能是属于这个人格特征:完美主义、乐观主义、自我控制者、洁癖、谨慎、自我保护、权利欲、强势欲、成就欲、责任感、强硬派、屹立不摇、秩序、安全感、小心翼翼、求好心切、野心勃勃、金钱占有欲、草根性、压抑怒气、好争辩、节省、吝啬、就事论事、具体不含糊、令人信赖、保守、传统........
这个性格的核心机制,就是渴望永恒和安全,他们害怕新鲜的事物和新奇的经验,风险,改变和消失,害怕改变。
我来描述一下这个性格特征,比较明显的强迫性格,一眼看上去,给人一种比较刻板的感觉,无法充满活力和冲动的印象,他们总是希望事情保持原来的样子,不要变化,不喜欢陌生感,也不想要什么惊喜,他们崇尚遵守法律,觉得要有铁一样的纪律才好,但有的强迫性格却有强烈的欲望打破各种规则甚至是法律,但是他们有着自己的一套符合自己想法的理由这么做。他们对安全感的需求排山倒海般的强烈,小心,谨慎,长远的目标,他们觉得之后学会了游泳才可以下水,所以永远是“旱地泳者”,有的时候他们的谨慎很荒唐,比如自家里的书从来不读,要读图书馆的,柜子里新衣服不穿,总穿几件旧的,因为他们怕有天图书馆的读不到了,还可以读家里的;而新衣服穿了就以为是旧衣服了,而旧衣服就会被扔掉。由此他们喜欢搜集的癖好满足他们的需求,集邮或者搜集各种藏品。强迫人格由于不具备安全感,所以总希望自己来掌控主导,他们不能忍受别人夺走他们的权力,对于不是他们决定的事实,总是无法接受和认可,他们总是强迫别人按照他们的意思做。他们很难接受世间没有绝对的东西这个事实。强迫症人格犹豫不决,左右不定,什么事情都很难做出决定,一旦做出决定,就意味着要做点什么,就意味着要改变,只有没有决定的时候,才是保持现状,所以总也不能下个决定。他们总是用冷静和理智来保护自己,所以他们总是冥思,或者通过数数让自己冷静下来,进入理智状态,生活中他们总是自我压抑和克制,同时对自己的身体充满了敌意,以至于他们无法控制自己的身体,所以可能会很自然的打破花瓶,把脏水“不小心”泼到自己不喜欢的人身上,请一定记住他们确实确实不是有意那样做,是他们的潜意识所谓,而不是他们的主观意愿。在两性方面,他们的形式重于情感,甚至可能会出现像火车时刻表一样的性生活,他们的追求成就的欲望如果表现在性关系上,那就是强硬和证明,所以性虐待也经常有他们的影子。强迫人格的侵略性十分的狡猾,比如他们可能刚刚对你动怒,马上就会道歉,不如他们会合理化自己的愤怒,所以愿意去执行法律,因为法律赋予他们权利,他们觉得这可不是我的偏见,而是法律规定的,但是满足的确实他们的欲望,权利欲使他们的追求方向,只有有了权力才具有安全的感觉,可以强迫别人执行他的想法,也可以假借规范风纪,法律等等提供自己的发泄怒气的通道。死寂的沉默和碎嘴子,磨蹭,罗嗦,这些都是强迫的表现,为的是发泄自己的怒气,但显然他们用了另一种方式。等等等等。。。。。。
那么这类人格产生的原因那?
具有忧郁性格特质的人是因为在童年时期,自己的宣泄怒气的通道别强行关闭了,只有克制和压抑自己的感情,由于恐惧如果抒发自己的怒气,将会得到惩罚,所以他们一再的压抑,然而压抑的怒火总会找到其他的宣泄途径。
1、小的时候,当我们还过分小的时候,就很早的接受到了“你应该”“你不可以”的声音,比如过早的学会养成清洁习惯。有的时候我们开始有向外发展的冲动的时候,却被强行训练成乖孩子,听话的孩子,过于僵化强硬的态度,让我们的主动完成性遭受打击,事实上,如果教导的方式如果能充满爱意,我们就可能被导向出于自愿完成任务,这将是我们今后成长的原动力,而由于父母的强迫性格,这一课程变成了负罪形势的冲击,幼年时候很早就受到了克制情绪的训练。
2、苛刻的管教也是形成强迫性格的一个因素,多数具有强迫人格的孩子可能都有一个强迫人格的父亲或者母亲,他们告诉孩子,只有做乖孩子才可以得到他们的喜爱,如果调皮捣蛋就会受到惩罚,有的孩子具有冲力,体力旺盛,自然受到的惩罚就多,经常挨骂,所以长大后具有强迫性格的他们可能打破法律而又有自己的一套根本不内疚的理论,而另一些成为乖孩子的强迫人格坚决维护法律和秩序。
3、混乱的环境下长大的小孩也有可能发展成强迫性格,这属于一种反作用抵偿性质的,他们的实际没有秩序,找不到方针,爱怎么地就怎么地,这种自由让他们不寒而栗,因为他们希望有栖息的秩序港湾,获得安全感。
他们(我)到底是怎么回事?
从某些层面上说,积习并不是为过,比如我们起床必须遵守的一些仪式和顺序,如何洗澡穿衣服,这些都是为了方便形成的固定形式,我们照着做了,心理坦然,这些习惯也可能因为一些变化而变化。而强迫症特征不是这样,有些事情毫无意义,他们却非做不可,这就是强迫行为。强迫行为的产生是类似于僵化的教育方式,父母以及教育者至高无上的原则,施加在小孩子身上,使他们没有很好的发展自己的主观原动力,自己的情感,尤其是愤怒的情况没有抒发的途径,所以只有向内克制自己,压抑自己的怒火。所以时间久了,就转为抑制自己的冲动和欲望,认为冲动是危险的,冲动出来了,就意味着可能要得到惩罚。所以通过一些强迫行为,来疏散自己的冲动和欲望,比如数楼梯,数数等等。同时为了避免自己出错,所以他们力争事事完美,为了自己不受惩罚,他们就要有权利和支配地位。他们把怒火转移,因为平时的压抑,所以有可能在性行为上采用暴力。事实上,具有强迫症状的人他们在做这些强迫行为的时候,他们可能并不能察觉到自己有问题,比如前面提到的泼脏水,甚至是口吃的毛病。强迫人格的强迫表现很多,识别方法,主要看是否这些行为是否是非常小的细枝末节,有的时候完全是没有必要的,然后还津津乐道的去做。生活中的比较严重的极爱争辩,吹毛求疵,唠唠叨叨,磨磨蹭蹭都是。
改善办法
介于强迫人格形成的机理,我们应该找到比较健康的宣泄自己怒气的途径,不要惧怕自己如果宣泄了自己的怒气,就一定会招来惩罚,但这不代表对任何无辜的人无时无刻的发脾气,而是事出有因需要你表达自己的不满,就应该让自己的想法见到阳光,不要过分的压抑克制,你要明白,虽然你压抑了克制了,但它一定还会从其他方面以另一个形式出现。如果你对谁不满,并且你有足够的理由,说出来,告诉他,这对你很重要。不要压抑自己的冲动,你的冲动是你的自然性质的体现,是你活力的特征,和你身边的人一样,你们都具有这一特质,每个人都有,也都该发展自己。同时,我们要逐渐的相信,变化是绝对的,不要惧怕变化可能会给我们带来不稳定的因素,事实上不论你怎么想,变化总是在无时无刻的进行,接受现实,接受变化,接受瑕疵。
如果你觉得本文对你有帮助,请关注本号,后继将有更多心理文章推出。
点 “喜欢” 可以收藏本文。
------------------------------------------------------------------------------------------------------------------------------------------
关于我日记中的四种人格特质的理论,是对 德国 心理学家 李曼 研究成果的一个浓缩总结,经过提炼出来,希望能让大家看到,对生活有个启发,如果想更深入的研究,可以看看原著《直面人生的恐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