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心”,是头放任的大象;
我们的“智”,是具备掌控能力的骑象人。
要想掌握控自我,获取幸福感,我们需要让“心”与“智”协调一致,在感性和理性之间达成平衡。
这是一本略显尴尬的好书
《象与骑象人》作者(美)乔纳森·海特,作者以严谨的态度,引入了很多心理实验、历史典故、大脑神经科学,以及生物学分析,同时,也融合了各个学派的的心理学概念和理论。
尴尬之处在于,对于有一定心理学知识储备的人来说,内容过于宽泛而缺乏深度,很多观点都会有似曾相识的感觉;对于缺乏心理学知识的人来说,又显得生硬和晦涩,容易中途放弃。
瑕不掩瑜,静下心来看,我发现作者写的还是很用心的。这些旁征博引的内容,我认为确认增强了观点的说服力。通过作者的实验论证和分析,我们可以从熟悉的观点里,读到不一样的视角,获得新的启发。
爱与依恋:他人即地狱,他人也是天堂
作为群居动物,爱和依恋是每个人的本能需求,“没有人是孤岛”。
他人即地狱。人是情感动物,让人最痛苦的事情,往往都跟人际情感有关:爱而不得的落寞,无处安放的激情,无法满足的欲望,失去理智时的冲动。
他人也是天堂。人也是群居动物,我们的生命需要有他才完整。人需要群居,需要义务和约束为自己的生命构建意义;需要爱、友谊、分享、连接,为自己编织完整的生命。我们沉浸其中,珍视每一种关系,享受每一份情感带给我们的快乐。
逆境的意义:那些杀不死我的,必使我更强大
每一段经历,哪怕是痛苦的、悲伤的、惨痛的,只要你愿意,就一定能找出它的成长意义。
有位朋友刚经历丧亲之痛,作为过来人,我跟她聊起了我的心路历程。
中国人都忌讳谈论死亡,没有接受过死亡教育的我们,丧亲之后,短时间内确实难以接受和释怀。
但几年过后,我至少看到了三点意义,刚好印证了作者在书中提到的几个观点。
第一,不再惧怕,从此开挂。痛失所爱之后,你会发现自己远比想象中坚强,人世间没有什么真正迈不过去的坎。
第二,人际关系上,更加在乎真情实感,更能体谅他人,容忍他人。多了几分豁达和同理心,少了几分计较和得失心。
第三,改变了对人生的优先秩序的看法。父母离开过,我们会从他们的人生中看到,有很多我们孜孜以求的东西,其实并没有那么重要。因此,一定要尽早想清楚,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不让自己留遗憾。
逆境让人痛苦,也让人坚强。
作者在书中阐述了幸福的十大假设,我想,不论是爱和依恋、心理成长、还是其他,我们都需要看到“感性”和“理性”在我们的人生中所发挥的作用,让“象”和“骑象人”和谐共存。
幸福并不难,托尔斯泰所说,只要一个人知道如何工作,如何爱人,就可以拥有精彩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