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72.民不畏威,则大威至。无狎(xia:二声)其所居,无厌其所生。夫唯不厌,是以不厌。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故去彼取此。
译文:人民不畏惧统治者的威严,就会发生大的麻烦。不要让人民住的地方越来越狭小,不让他们的生存受到压迫。不去压迫人民,他们才不会对统治者的行为感到厌烦。所以圣人有自知之明,不自我表现;珍爱自己的生命但不自认为高贵。所以舍弃后者而取前者。
理解:人民要的最基本的是安居乐业,如果住不好,吃不好,生活不便利,那带来的也就是人民的反抗。结合原文74,就更看出,如果生活过的比死都可怕,那民是不怕死的。要让民众的生活有盼头,能够安稳的生活,民众安稳了,国家才能稳定。
原文:
73.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此两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恶,孰知其故?是以圣人犹难之。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繟(chan:四声)然而善谋。天网恢恢,疏 而不失。
译文:勇于表现坚强的人就会不得善终,勇于表现柔弱的人可以保存生命。这两种“勇”,有的获利,有的遭害。天所厌恶的,谁知道其中的原因呢?所以圣人也认为这非常困难。天之道,不争而善于得胜,不发布命令、政令而能得到好的响应,不强行去征召而大家自行来到,坦然从容而善于谋划。天网虽然稀疏,但不会遗漏。
理解:勇于不敢,才是真理,世间的确有很多的不平,有很多的不公正。但一定要相信自己的隐忍、自己的积累是有勇的。勾践的勇于不敢,让他灭吴报仇成功。留的的青山,才会有日后的薪火相传。一味的敢,就变成莽了,要积累,要谋而后动。
原文:
74.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常有司杀者杀。夫代司杀者杀,是谓代大匠斫(zhuo:二声)。夫代大匠斫者,希有不伤其手矣。
译文:人民不畏惧死亡,为什么还要用死亡来吓唬他们?如果使人民都经常性地、普遍性地畏惧死亡,而为非作歹的人我们可以把他抓来杀掉,那么谁还敢胡作非为?常有专管杀人的去执行杀人的任务,代替专管杀人的去杀人,就是代替大工匠去做砍斫的工作。代替大工匠去砍斫,很少有不伤到自己手的。
理解:一味的高压、一味的压榨、一味的苛刻,最后带来的就是反弹,是伤害。人民的畏死的前提是他们能够安居乐业,能够有自己的资产,能够让人民看见经过自己一点点的努力可以向上、可以向好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