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的浮夸之风,你肯定被吹到了

图片发自简书App


那天,无意间在《小学语文教师》杂志上读到福建省仙游县教师进修学校教研员林高明先生的一篇文章,题为《在思维与生命的悖离之间》,深感不是滋味,本想当即写篇读后感,与林先生商榷,但又觉得与之”咬文嚼字“,耍嘴皮子功夫,似乎没啥意义,便将此事搁置一旁了。过了半年左右,有一天不知怎么了,我又想起了此事,可能是被现实中有关语文教学的”互吹互擂“的浮夸之风给惹厌了吧,再加上一搜索林先生的这篇文章,发现竟然被好几家教育教学杂志刊登过,好像也没哪个编辑或读者看出其中的”错误“来,这岂不是”将错就错',越错越广了吗?于是,马上写了篇《 应该探讨的问题是:大嫂不是失“双腿”》,投寄给了《小学语文教师》编辑部。其实,我也没把握会不会被采用,反正已经写了,就算只被编辑一人看过, 也是了却了我的一份心意,便知足了,毕竟发不发是编辑部的事,非我所能把控的,而写不写却是我的事,自己可以做主。过了两三个月,就在我淡忘了此事时,暑假里的某天,《小学语文教师》主编李振村老师给我打来了电话,问我此文是否投给了其它刊物,要是没有,将被发表在《小学语文教师》第11期上。我高兴地回答他没有。其实,高兴的另一个原因是:“李老师和他主编的这份语文专业杂志的确有肚量,有气度!能够悦纳不同的,乃至批评的声音。”我知道,要是《小学语文教师》不刊登,这篇文章就没有相应的杂志可发表了,因为在这个年代,教育界的多数杂志基本上是不大可能去做“百家争鸣”的事,都是各管各的(多年以后,我有幸遇见的《读写月报新教育》在这方面做得挺出色)。后来,我拿到该期样刊,发现副标题“与林高明老师商榷”被删除,我明白编辑这样做的意思,那就是,林先生的这篇文章的确存在我所分析的问题,编辑让我不用客气。要是保留“商榷”,文绉绉的,反倒矛盾了。

以上所述,乃2007年的事,为记。后附林高明先生和我的文章,有兴趣,可对照,并请多指教。

图片发自简书App


在思维与生命的悖离之间

文\福建省仙游县教师进修学校教研员 林高明

2006年暑期教育部启动“中小学教师新课程国家级远程培训项目”,我有幸作为余文森教授领导的“课堂教学”专题专家团队的核心成员,参加了空前盛大的万人培训工作。在网络研修的平台上,有一位安徽无为的老师在进行作业讨论时,列举了一个案例,题为:《失而复得的“双”》,引发很多人的思考。

案例:失而复得的“双”

那是一个晴朗的下午,天气闷得很。说句心里话,我去听课都有点勉强。何况又是第二节课呢?学生们更是漠然,一副死气沉沉的样子。我不由得替这位即将上课的教师暗暗捏了一把汗。

然而,结果出乎意料。不到五分钟的时间,不只是学生,就是我这个身经百战见多识广的同行也不禁为其“以读带讲,以读促思”的巧妙设计所深深折服。那富有磁性的嗓音,那抑扬顿挫的语调让人听来如痴如醉。透过他亲切的话语,我仿佛看到了我们最可爱的人,看到了步履蹒跚的大娘,看到了泪痕满面的小金花,看到了拄着双拐的大嫂……不料,正当我们沉浸在这动人的送别场面中时,教学中却出现了一个小小的“故障”——

“读完课文的第三自然段,你们知道这里主要讲的是大嫂做了一件怎样的事吗?”停顿片刻,老师随口答道:“是不是挖野菜失去双腿啊?”紧接着板书:“大嫂挖野菜失双腿。”

“不是,不是失双腿……”有学生小声嘀咕。

教师微微一愣。显然,这小小的插曲已然出乎他的意料。但只是一刹那的时间,他便又恢复了常态。

“不是失双腿,难道是失单腿不成?”教师微笑着点拨道,“请大家仔细阅读课文第三自然段,圈出关键性的词句,再认真想想,交流一下。”

教室里有了短时间的宁静。可一分钟不到,孩子们就“失去双腿”和“失去单腿”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我以为是失双腿,因为大嫂拄的是双拐。”

“不对。你的推断不准确,看书也不够仔细。”第二位同学显得振振有词,“书上只是说‘您架着双拐……我们只要想起您的双拐’,但并没有直接表明大嫂失去的是双腿。”

“是呀,大嫂拄的虽然是双拐,但可能失去的是两条腿,也可能只是一条腿。”另一个孩子补充着。

“对。我前天还在医院里看见失去一条腿的叔叔靠着双拐走路呢。”第四位学生语气更是有力。

“嗯,我也看见过。”

“嗯!”

“是这样的!”

……

“所以,我认为不能说大嫂‘失双腿’,应该说‘失去腿’好一些。因为不管大嫂失去的是一条腿还是两条腿,‘失去腿’的说法都该是可以的。”最初提出质疑的那个孩子站起身来总结着。

“耶!”孩子们群情激奋,教室里瞬间响起一阵热烈的掌声。

辩论的结果似乎趋于统一,那个年轻的教师也不由会心地笑出声来。轻轻地擦去“双”字,他拿起粉笔郑重其事地写了一个“去”字。

“哦!”孩子们又是一阵热烈的掌声。孩子们笑,教师也笑。

“老师,我……我还有新的看法。”或许是由于胆小和紧张的缘故,孩子竟有点口吃起来。

“哦?是吗?好,请说说看!”年轻的教师显然也吃惊不小。可说着话的时候,却依旧是一脸的笑意。

“书上还有这样一句话:‘伤好以后,您只能靠着双拐走路了。’这里强调突出了一个‘只’字。那意思是说,大嫂如果没有双拐的话,就不能走路了。但事实上,大嫂若是失去一条腿,她是完全可以靠着一条拐杖走路的。所以,我觉得这个‘只’字说明了大嫂当时失去的必定是两条腿,而不是一条腿。”

教师的笑凝住了。孩子们也张大着嘴巴。沉默。教室里,死一般的寂静。

好一阵子,教室里才再次响起掌声。先是那年轻教师的,后是所有孩子们的。除了一声高似一声的“耶”的叫好声,大家谁也没再多言语,只是笑,只是使劲地拍着巴掌。这掌声热烈而持久。拍的最响最激动的,当数那个站在讲台上的一脸灿烂的教师。在这掌声里,他擦去“去”,再次写上了一个大大的“双”字。

伴随着这掌声,下课的铃声响起。

“同学们,这一个失而得利的‘双’字可是来之不易哟!”教师的话显得意味深长。孩子们会心地微笑,又是一阵欢快的掌声。这时候,站起来鼓掌的,还有教室后排所有的听课老师。

那时候,我就在想:这失而复得的,又何止是一个“双”啊?

案例展示在网络上,下面好评如潮:有的认为,这是一个精彩的案例,“双”字又回来了,来之不易。其间妙趣横生、起伏跌宕、引人入胜。这是师生生命历程、智慧升华的过程。其实,过程比这个“双”字回来不回来重要的多得多。有的写上,意味深长,一唱三叹!有的简明扼要地称,有道理!有的拍案叫绝,真的是跌宕起伏的一堂课……

说实在,初读这一课例我也为这一波三折的课堂故事所吸引,是啊,我们日常生活的课堂教学总是显得那么平静无波,总是那么一览无余,显得那么平白,缺少动人心弦的悬念,更没有让人惊叹的峰回路转。而在这一课堂中真的是让学生们经历了“山重水复,柳暗花明”的思考的过程。我的心里也不由自主地折服于老师的引导智慧。

再读一遍,我依然为学生们字斟句酌推敲琢磨的学习品质赞叹不已,他们居然能见人所未见,发人所未发——不但洞察细致入微,而且剖析的有理有据。教师也是立足于学情顺势而导,相机而动。

然而细细品味,隐隐约约似乎总有一种缺憾潜藏其中。想起中国人民大学著名的哲学家黄克剑先生的一段话,令人感慨良深“知识若没有智慧烛照其间,再多的知识不过是外在的牵累;智慧若没有生命隐帅其间,那或可动人的智慧不过是鬼火萤照”。所有的知识应该为生命加温,并增强生命的强度,应该成为荡涤人的灵府的一汪碧水。知识应该让生命更为澄澈、光明,让灵魂更为充盈、丰润,让心灵更细腻、明敏……课堂上四次的掌声与笑声突然间显得有点近似于“不和谐的音符”。生命的悲壮感消弥于这种咬文嚼字之间,师生全身心以赴的是纠缠于一个字的意义,无暇去顾及大嫂为了去挖野菜失去的腿的痛苦与牺牲精神。人们似乎更在意考证“一”与“双”,然而恰恰忘了,不管是“一”还是“双”其背后的指向是什么?在轻重之间,我们可能还要思考的是,“失去腿”的意蕴是让学生们自然而然得有同情、崇敬之情环绕着于胸,是对敌军的痛恨之情感于怀,是对战争残酷的恐惧之念闪现脑际……而不是津津有味地追究失去的“一”还是“双”,化悲壮与感动为简单的嘲笑。瑞典著名教育家裴斯泰洛齐对教育的本真意义作了简明扼要的阐述,那就是手脑心!在我看来,这一课例中师生只有用“脑”在学习,手只不过是一种点缀与附庸,而心呢更是游离于课堂之外。

衡量有效的课堂生成其标准是整体的、综合的。任何厚此薄彼、顾此失彼的行为都可能损伤教育的生命肌体。风物长宜放眼量,着眼于学生的一生成长与生命滋育应是教育教学的题目中应有之义。在研究失去“一”条腿与失去“双”条腿的背后是什么?课堂中的笑声与掌声又意味着什么?著名的老教育家吕型伟先生意味深长地指出,教育需要爱,也要培养爱。没有爱的教育是死亡的教育,不能培养爱的教育是失败的教育。这里的爱,在我看来应该是“情感体验”、是生命的温度。教育教学不是冷冰冰地把知识从这个头脑搬运向那个头脑。教育教学如果没有情感的濡育,是有缺憾的!一切生成都应指向于人,都应饱含着生命的气息。人的整个生命的和谐发展是教育教学及课堂生活的最高目的!

(原载《小学语文教师》2007年第2期)


应该探讨的问题是:大嫂不是失“双腿”

文\浙江省苍南县灵江小学 杨聪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读了《小学语文教师》2007年第2期林高明老师写的《在思维与生命的悖离之间》,我觉得有值得商榷的地方:

首先,我赞成林老师在文中提倡的观点:知识需要智慧烛照其间,智慧需要生命隐帅其间,以及教育需要爱,也要培养爱。但我不大赞成林老师针对这个“小插曲”所说的:“生命的悲壮感消弥于这种咬文嚼字之间,师生全身心以赴的是纠缠于一个字的意义……”我认为,学生对教师的板书“大嫂挖野菜失双腿”的质疑,和教师随机留出时间让学生进行讨论并加以引导,这是没什么可指责的。因为从教师本人的反应来看,他也没搞清楚到底是单腿还是双腿,让学生“再认真想想,交流一下”是明智的。正如林老师自己在“反思”中说的,这位教师是“立足于学情顺势而导,相机而动”。

那么,林老师要批驳这位教师的又是什么呢?其实就这半句话:“……却无暇顾及大嫂为了挖野菜失去腿的痛苦与牺牲精神。”我想,林老师的意思是,这位教师应该在讨论和引导之后,适时地加上类似以下的话:“同学们,大嫂无论失去单腿还是双腿,都是非常痛苦的,她的所作所为都是为了中国人民志愿军,为了反抗侵略,她的精神值得我们敬仰和学习!”但是,我以为,在这个“小插曲”中有没有这样的指向和升华,根本不是问题。其一、这只是个意外的“插曲”,即便教师没有提及林老师所谓的“对生命及文词的感触”,也不会影响学生对整篇文章的感受和理解的,因为文章的主题思想就是讲朝鲜人民和中国人民志愿军并肩作战,反抗侵略,保家卫国,歌颂了双方之间的深厚感情与无偿付出。要是担心学生体会不到,除非这个教师根本就没读懂文本,没有把握住教学目标。这要发生在一个开“公开课”的有准备的教师身上应该是不大可能的。再说,文中另外两个人物:大娘和小金花的遭遇与精神也是和大嫂差不多,当具体到对文本的深层解读时必然会讲到这些人物的情感与精神。要是这个教师在讲读这些内容时,还会“无暇顾及”,那才真是问题。其二、林老师有把问题夸大之嫌。如果这个教师对这篇“课文”的教学出现“冷冰冰”没有情感的濡染,我是十分赞同林老师的批驳和感慨的,但是现在林老师却是对课堂上一个“小插曲”的分析与要求上升到“智慧”、“生命”、“爱”的高度,让人有小题大做,上纲上线的感觉。

实际上,这个“小插曲”的的确确存在一个必须探讨的问题,可惜林老师没看出来。我可以肯定地告诉大家,这个问题就是:“小插曲”中经过一波三折而得出的答案“大嫂失去的是‘双腿’”是错的。请看我下面的分析:

先说失去单腿的,既可以拄“双拐”,也可以拄“单拐”。如果拄“双拐”,那还有一条腿触地作为支点,来移动双拐前进,这样比较轻松;如果拄“单拐”,那剩下的那条腿只能在单拐的支撑下跳着走,比较累。

再说失去双腿的,就算拄上“双拐”,身子也是立不起来,因为中间没有任何一条腿来支撑,怎么走路?有谁见过没有双腿的残疾人能靠“双拐”的移动就能前进?——失去双腿,只能坐轮椅了,除非装上假肢!

既然大嫂还能拄“双拐”,所以,她必须还有一条腿是好的,她失去的是单腿!

明白了这个事实,再回头去读“小插曲”中师生的言行,就会发现那个教师的“引导”是多么的没“主见”和没“智慧”。再读林老师在“反思”中对学生的评价:“我依然为学生推敲琢磨的学习品质赞叹不已,他们能见人所未见,发人所未发——洞察细致入微,剖析有理有据”,又是多么的令人发笑。

不管怎样,我不觉得学生可笑,因为他们还是处于童年期的孩子,思维和想法有其年龄的特征,他们看问题时常凭感觉,缺少社会生活的阅历,这是很正常的。但我觉得作为大人和教育者的那位教师和林老师却想当然地跟着孩子错,这是值得反思的。

——错了,可以“知错就改”,要是觉得没错,那就连改的机会都没有了。

(原载《小学语文教师》2007年第11期)

注:此文发表时,结尾一段作了修改,比原文“温和”,如下:实际上,在这篇课文中,大嫂失去的是单腿还是双腿并不是多么重要的问题。但老师的失误却反映了对教材的理解不透这样一个大问题。看来,“吃透教材“这句老话并不是那么容易做到的,需要我们真正的动脑思考,需要下真功夫。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2,542评论 6 493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0,596评论 3 385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8,021评论 0 348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6,682评论 1 284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5,792评论 6 38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9,985评论 1 291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107评论 3 410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7,845评论 0 26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299评论 1 303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6,612评论 2 327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8,747评论 1 341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441评论 4 333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072评论 3 31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828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069评论 1 267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6,545评论 2 362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3,658评论 2 350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