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我中国好邻居的妈妈,因为她的善良、慈悲和热情,我们都叫她冯妈。和她认识,是上天安排的,是我们需要的。在我到离家100公里的城市创业的第三年里,也是我只有周末才能回家陪伴孩子的第三年,我先生从最开始每天能回家陪伴几小时孩子们的时间安排到后来频繁出差不定时回家的工作节奏,孩子们跟留守儿童差不多了。他把我们家后方无人看管的尴尬跟我们中国好邻居提起,后来,冯妈通过她女儿知道了我们的处境,就上我们家来坐了坐,用我先生的话说就是,初次见面即像故知,待遇都没谈,冯妈就跟自己的亲妈一样开始收拾屋子,就这样, 自此她便担任着我们后方的总管:家庭卫生、孩子上学放学的接送、家庭饮食。事情井井有条,家里干干净净。更惊喜的是,孩子们在她的管理下,养成了晚上9点前睡觉、早上6点40起床的习惯;养成了自觉按时写作业的习惯;养成了定时弹钢琴的习惯;养成了常常提醒我不要太忙要注意休息的温情……
从此,每周末回家,都像去一个有家人在等待我汇合的地方旅行,一进门就是星级清洁的视觉以及无微不至的食物和精神的双重关怀。在某一个周末,孩子们都午睡了,我和冯妈聊天,她对我讲起了她大半生的往事,和我分享她来路的艰辛而不放弃的心历路程,以启示我要珍惜家庭、珍惜爱人、珍惜亲人、珍惜孩子、珍惜拥有的所有。
童年的不幸滋养了慈悲
冯妈说说,在她出生的60年代的农村,家里孩子多,父母养不活成堆的孩子,她又是个女孩,一出生便注定过上大部分贫苦农村女孩儿的一生。对,剧情就是如你所想,她被她的亲生父母送到了和自己相隔二十几岁已成家的大哥家寄养,与那个年代一出生就被送走的大部分女孩不同的是,冯妈被送到了自己亲哥哥家,这是幸运的。而不幸的是,她嫂子并不是一个疼爱她的嫂子,大哥又是一个绝对服从老婆的男人。所以,自六七岁起,大嫂就安排她照顾比自己小两三岁的侄儿侄女,吩咐她做饭洗衣扫地一整套家务事,但凡半点没做好,就一顿乱棍上身。说到这里,冯妈指了指她的鼻梁,说那是她小时候惹她嫂子生气了被打了之后留下的伤疤。
冯妈说,嫂子打她是常事,但是她一点也不怪嫂子也不恨嫂子,因为如果不是嫂子对她要求那么苛刻,她也养不成总是把家里收拾得井井有条的习惯。
冯妈说,她也不恨她的亲生父母,因为妈妈给她生命已经很不容易了,妈妈把她送走让她从小没有感受过母爱父爱,不是她妈妈的错,妈妈只不过迫于无奈。她说,正因为自己从小没有父母的疼爱,她才懂得,对待比自己小的孩子要像父母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疼爱,把自己缺失的爱给别人,所以,她是爱孩子的,无论谁家的孩子,她都疼爱,只要跟自己有缘分的。
冯妈说,她也不怪大哥和嫂子没让她踏进学堂半步,因为那个年代,上不了学的孩子很普遍,她只是其中之一。如果不是自己不识字,她就意识不到自己要把养育的儿女都培养成才有多重要,那是需要克服万难都要完成的使命。当然,她确实做到了。
听着冯妈讲自己的童年,明明满纸的不幸,而如今听她讲来,像是讲电影里的故事一般云淡风轻,最后还不忘嘱咐我说,现在社会条件这么好,我有这么靠谱的老公,我有这么健康可爱的一双女儿,我做什么事情又有支持我的家人,一定要珍惜。
是啊!幸福是什么?幸福不是得到了你想拥有的,而是珍惜和感恩你所拥有的。
不认命就竭力抗击
冯妈喝了一口我给她泡的茶,接着跟我聊起她青年时代的那段经历,被大哥大嫂强行指婚,不服安排的冯妈绝地反击,把所有人看来都是以卵击石的把戏,硬是被自己改写成了以石击卵的完胜。
冯妈说,她18岁时遇到了喜欢她,她也喜欢的一个男生,是一个斯斯文文的人民教师,相貌也端正,人家不嫌弃她没上过学没文化,反而是看到了她的善良和坚强,这是读多少书都不一定有的品质。
但是,在婚嫁这件事上,冯妈命里的安排又是另一出戏。她要和自己相中的人组成家庭相守一生,是万万不可能的!大哥大嫂坚决反对,转头将冯妈指婚给了大嫂的表弟,大嫂的表弟家倒也是不缺吃穿的主,可是品行不怎么端正,为人也不怎么忠厚,勤劳就更谈不上了。冯妈一万个不愿意,最后大哥大嫂把冯妈的亲生父母都搬来以死相逼,冯妈不忍自己的双亲左右为难,毕竟那是给了自己生命的人,最终答应嫁给大嫂的表弟。
故事并没有就这样结束。冯妈说,嫁过去的当天,她就跟她的丈夫明说,她答应踏进他的家门,不是真心实意想要跟他过日子,完全是出于不想让她的父母真的因为她的婚事就去死了。于是,在后来的两年多的时间里,冯妈和她的丈夫只是名义上的夫妻,她并没有为他生下一男半女。再后来,她的丈夫因个人品行问题,在黑道上犯了些事,被人告进了监狱。此时,冯妈的亲生父母才认识到,他们不但没有养育这个女儿,就连女儿的第二次生命——婚姻,也被他们给毁了!此后,冯妈走上了状告解除婚姻的漫长之路,只字不识,四处找人开证明写证词,从家里到监狱的路是跨市的,走路单程都要走上一个星期,为了让丈夫在解除婚姻的文件上签字,冯妈说,不知道跑了多少趟,也不知道布鞋走烂多少双,她丈夫就是不签字,明说这辈子就是要耗死她。冯妈哪里甘愿放弃和命运的抗争!冯妈说,当一个人决心做一件事时,老天会开眼的。她最后一趟跑监狱找丈夫签字时,果然就办成了!回想起来,或许是感动了老天。冯妈在监狱门口偶遇了看着她长大看着她受苦的同村远房婶婶,婶婶自然是知道冯妈的善良的,而在监狱门口碰到她,当然要问个究。冯妈一五一十地把她被大哥大嫂指婚的前因后果都讲了一遍,婶婶自然是心疼得不得了,当即放话,这个签字的问题包在她身上,她的爱人在监狱里任职,也是因为她爱人升迁原因,他们才离开原来的乡镇来到这里生活。
最后的结局显而易见,冯妈拿到了丈夫签字的解除婚姻的文件,她自由了。此后,冯妈的亲生父母觉得亏欠女儿太多,又张罗着给她物色可靠的婆家。冯妈对于家人安排的婚事,一律拒绝。她最后选择和自己终老的人,是一个大了自己十几岁的贫苦男人,也就是那个陪她走到最后的伴侣,他们一同养育了一双女儿,都被他们培养到了大学毕业,在妈妈正能量的影响下,两个孩子都有自己幸福的家庭和可观的事业。而他们家,都是冯妈嫁到她丈夫家之后,从上无片瓦下无寸土一点一滴创造出来的。冯妈说,她经过自出生就被送出去寄养和第一次有名无实还险些丧命的形式婚姻,她就确立了自己的人生基本信条:只要人靠谱、实诚、勤劳,不怕穷,贫穷是可以用勤劳的双手破解的,苦难也是可以用顽强的意志击退的。
只要命里的安排你不服气,就向它发起猛烈攻击,不能速战速决就采取持久战,终会赢的。
良善滋养智慧驱散痛苦
冯妈的青年经历,显然比童年的苦痛再升了几个级,然而,我听到的,仍然是千难万苦中的淡定从容。
而她之所以能把每一段世人看来是无尽的苦难的经历都化险为夷,终成为自己命运的掌控者,是因为她善良。一个人只有保持善良,他才可能把遇见的不友好都转化成自己对他人的爱和慈悲,而不是把自己经历的痛苦转嫁给他人或者报复于人;一个人,也只有保持善良,他才可能在苦难的经历中,生出智慧,让自己的心在放眼望去都是沟壑的人生里找到自己能把握的制高点,迅速调整自己的定位,以感恩的心重新出发。
而能够驱散人生痛的,从来不是别人能帮你完成的,只有修好自己的心,在各种复杂情况中、痛苦的状态里,不断提升自己的心性,不断修炼自己的智慧,痛苦才会离你而去,留下的尽是内心满满的幸福感,无关财富、无关地位、无关名声。而抵达这样的人生高度,基础条件只有一个,那就是善良。
在一念诗和远方一念鸡零狗碎的生活里,我们一定记得自省,记得要善良。用善良对待爱人、用善良对待家人、用善良对待孩子、用善良对待每一个和我们有缘的人。
以感恩心上演命运突围
就连儿童都熟知的《弟子规》里是这样教导的:“恩欲报,怨欲忘。抱怨短,报恩长。”
尤其是年入三十以中年少女自居的我们,为人女、为人妻、为人母,以及为人上司。无论在哪个岗位扮演什么角色,让我们抱着感恩的心对待我们生活里遇到的难题,抱着感恩的心对待我们生命里遇到的每一个人。命可以被安排,但可以不服!向命运发起突围时,记得带上最刚强的装备——感恩心,它将助你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