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阳县“抓教学,促质量”连片教研活动三小会场听评课

2019年10月29日,我们到三小参加教研,听了两节课——《解决问题》同课异构。

三小王小黎老师《分数和倍问题》的数学课堂流程梳理:


一、温故知新:找出题中单位1的量,并说出等量关系式。(共5题)引出课题。


二、学习新知

出示情境图。

问:从图中得到哪些重要的数学信息?


整理数学信息,画出线段图。(学生利用师下发的答题卡画线段图)而后交流。


问:你能提出哪些有关的数学问题?

小结:两种问题的提法——分数,2倍


分小组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小组长负责收集,要求写出等量关系式再解答。


小组展示。有四种解题思路,学生提出第五种解决问题的思路。(数学方法、方程、份数)


引导验证。


三、总结:你有什么收获?


四、拿出答题卡,练习。

共三题——基础练习,变式练习,拓展练习各一题。未当堂交流。

王老师的答题卡如下: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第二节是第一实验小学的高雅老师,她的教学流程是:

一、师出示情境图,引入新课。

二、探究新知。

(一)引导“阅读理解”

师问:你得到哪些数学信息?

怎样理解“下半场的得分只有上半场的一半”?

生答,板书:

1.下半场是上半场的二分之一

2.上半场是下半场的2倍

(二)分析解答

用“x”作为未知量来进行解答,解题思路写在课堂练习本上。八人为一小组讨论交流。

一生上台展示,说明解答思路。

师提示有没有不同方法。

板演列式计算。

两板演学生在台上说明为什么这么做,老师引导描述的准确性,如先写出等量关系,描述的细节等。

师问:你喜欢哪一种方法?为什么?

(三)回顾与反思

问:刚才同学们列出了两个不同的方程,分别求出了上下半场的得分,那么对不对呢?可以怎样检验?(生谈看法——代入方程,全场得分之和验算等)

三、巩固练习,提升认识

1.出示练习题(同上一节王小黎老师的练习第一题)

师问:你依据什么列方程?生谈解题思路,师引导不同解法。

2.第二题,同王小黎老师答题卡上第二题,未当堂解决。

总结解题步骤

听后,教研员和各位有经验的老师进行了评课,总结如下:

1.角色定位准确——以老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

2.注重学生的思考,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讨论。

3.关注兴趣的激发。

4.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建议:

1.线段图最好尝试让学生自己用多种方法画,不要固定。

2.学生合作交流以前,应该有自主思考的过程。

3.小组合作应注重实效。

4.时间分配好,应该有反馈练习的过程。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