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学期的第二次月考结束了,以前孩子住校,我也没有什么机会去观察他的行为和心理动机(以前就算观察了可能也看不懂)。
第一次考试的前一个星期,儿子对我说:这次肯定考不好,没有精力去复习,等下次吧,可能精神会好点。接下来的日子,他完全没有要考试的紧迫感,甚至晚上的家庭作业都很少去做,更不要说看书,复习。
我以为儿子这样的学习态度,应该是自己选择的结果,对考试的成绩不会太在意。可当他考完试却非常在意自己的成绩,跟同学对题,预测自己的分数,数学考了上初中以来的最低分,自己心里也非常的难过。
我觉得这样的结果是意料之中的事,儿子的心里非常的紧张,害怕,所以在考试前就开始给自己找借口,我没考好是因为没有好好复习,不是因为我能力差学不好。
第二次考试前几天,儿子又对我说:我觉得自己这次又考不好,复不复习区别会很大的,但我就是懒得去做。
今天中午回来,儿子很不高兴,我问他遇上什么不开心的事情了吗?为什么我看到了一张苦瓜脸,儿子不说,也拒绝和我沟通。我想应该是前天的考试成绩下来不理想,让他很受打击而难过吧。
我把自己当成孩子去体会他的心情,感受他的压力,妈妈为了我的学习专门回来照顾;爸爸每天那么辛苦,那么在意我的成绩;姑父和老师都对我寄予厚望;同学们会怎么看我(青春期的孩子是非常重视同伴关系的)。如果我成绩不好,生病的妈妈会很难过,脾气暴躁的爸爸会很生气,老师也会很失望,同学们一直羡慕我不怎么努力还能有好成绩;我害怕失败,害怕他们的指责,说教;更害怕自己努力了还是没有好的结果,于是逃避复习,这样考试成绩不好就是因为我没做好,而不是我的能力问题。
看到孩子拖延,逃避背后的恐惧。是我们没有给他宽松,自由的环境,才会让他如此紧张。虽然我说了会全然的接纳他,也会尊重他,但他对我还是没有信心,不敢在我面前做真实的自己。我也应该反思,是不是我心里仍然还有紧张和焦虑,孩子感受到了,所以才不敢相信我。
我需要怎么做才能让孩子看到他自己的内在模式,这是接下来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