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下午没事,走进了漓江对面的刀锋书店,妈妈说那家书店到现在也开了有十多年了吧,一直安安静静的自我打理着。书店就是这样吧,静悄悄地隐于市,爱书的人悄悄地来,又悄悄地去。
这几年去了不少地方,也去了不少的书店,到了外地的大学,就喜欢跑到别人家的图书馆看看,走在路上,如果看到书店,如果不赶时间,也爱去里面看看有什么新书。
“你喜欢哪本书?“
“诶呀好漂亮啊,我哪本都喜欢怎么办!”
经过我的两个高中女生小声地却又兴奋地交谈,看多了课本教辅工具书的高三孩子,看什么其他的书都是亲切的。
对于喜欢阅读的人来说,看到成架成堆的书就会下意识的肾上腺素增加,就像吃货看见一大桌美食时溢于言表的欣喜。至少我逛图书馆的时候常常有女生逛街挑衣服般的感觉。
就像我们挑衣服时第一眼注意到的是款式颜色而不是面料和手感,大多数人面对书的时候也容易失去理智,封面的设计,书名,作者,都可能都会影响我们的判断。至少我身边有不少这样的姑娘,选择一本书的理由很简单:“这名字很好听啊?”“封面是我喜欢的样子。”
我并不排斥选择书的时候“看脸”的行为,毕竟能拿起书装模作样地读是个好的开始,说不定就爱上了呢,破涕为笑.jpg.
来书店的人大多穿着比较讲究,或者时髦,或者简单大方,有文艺青年般的装束,还有画着淡妆,架着金丝眼镜的老人。大家都安安静静地读书,因为专注多了一层魅力。
平常在学校的时候我就爱泡图书馆,几乎每天都去,平均时间在3小时左右。也不完全是看书,还可能是写作业,或者用电脑码字。周围也有很多喜欢泡图书馆的小伙伴,我不太喜欢一些“天天泡图书馆,都大学了,装什么学霸啊?”的言论,毕竟阅读是一件私人的事情,和文字的交欢的时候也不希望外界的打扰吧。
杨绛先生说过:”你的问题于书读得太少而想得太多“,我觉得说得就是自己,虽然自己一直努力在弥补,还是不够。读书不仅仅是在阅读,更是一种对内在能力的综合性锻炼,对文字的理解能力,专注的能力,知识系统构建的能力,类比分析的能力,已经运用的能力。
专注会让人变得有魅力,这点是真的哦。因为我们会好奇于对方正在专注的思绪,从而被动的跟上对方的节奏,人在接受和观察的时候不会那么理直气壮,一步一步被牵引着入了对方无意布下的”陷阱“。
书店里的格局,书籍的摆放和分类,播放的轻音乐等等这些细节都是有讲究的。去一间布置得好的书店,更应该享受的是一种氛围,一种整体的阅读舒适感。
在这样一个快节奏的消费时代,商店的布局陈列成为一种消费景观。一些书店不仅仅是卖书,更多的是在出售一些情怀,一种精神和修养的外在体现,知识泛滥的今天,我们不能光通过读书的多少去判断一个人的能力水平高低,但是书店作为城市商业中的一部分,不仅是出售印有纸张的文字赚钱差价,还贩卖着并不太廉价的精神慰藉。很多书店兴起一些文化沙龙活动,或者进行一些主题图书的推广,还会在书店的角落开辟一个咖啡厅式的休息区,柔和舒适的音乐和青翠怡人的植株,让人在精神享受的同时身体也舒缓下来。
我觉得书店是一个很奇妙的地方,书可能有优劣之分,人可能有三六九等,但是人对于书的热爱,书对于人的影响,都是平等而不可估量的。
假期在家,别忘了看几本书,美食饱腹的同时要让精神也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