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这本书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选读这本书是因为中学时听老师说,中国有一个红学研究会,很多人用尽自己的一生精力来钻研《红楼梦》这本书。因而觉得《红楼梦》这本书中应该有许多值得我去学习去思索的东西。
在读此书之前,我先了解了一下此书作者曹雪芹的生平经历。曹雪芹幼年时,曹家的势力十分鼎盛,与皇帝的关系格外亲密,是当地最显赫的家族。后来曹雪芹的父亲因事获罪,家产被超没,曹家从此没落,于是全家迁回北京。年界中年的曹雪芹住在北京西北郊外,过着家徒四壁的贫困生活,只能“举家食粥”度日。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这是曹雪芹著书的心声,荣华风光不过一场梦幻。
在把红楼读到七八章的时候,我停止读书了一段时间,因为我发现自己并没有完全理解消化这本书的内容。而且书中的很多字我都不认识。
但是停下来反思了一段时间,觉得自己不能就这么放弃。于是为了继续把红楼读下去,并且读懂红楼中作者的巧妙笔法。我选择了借助前辈对红楼的鉴赏来感受红楼中的社会,为此买了本闫红的《误读红楼》。一边继续咀嚼原著,一边读闫红的这本书,使我更好的了解了红楼中人物的性格。
红楼梦中所有人物的性格都和他们所出生的原生家庭和成长经历密不可分。与其说他们是故事中的人物,不如说他们是社会中客观存在的个体。
而且通过红楼来分析当代社会中的一些现象,也是合情合理的。邢夫人与贾迎春就像继母与继女,在没人疼没人管的状态下长大,使得迎春自卑怯懦。因为不曾被爱过,也不知道怎么讨人喜欢,使得她愈加没人疼没人爱。北静王妃来拜访,贾母只叫宝钗黛玉和探春姐妹会见。贾赦使了孙绍祖家五千两银子不想还,便把迎春给了孙家。没有精挑细选,认真打量,迎春就这么仓促地嫁掉了。先是被丈夫凌辱打骂,最后是“金闺花柳质,一载赴黄泉’’。
惜春就像寄人篱下的寄养儿,她与黛玉不同。因为黛玉是贾母亲闺女的女儿,在荣国府里也算个主子。而惜春是宁国府的千金,自小在贾母这儿读书。不过荣国府的人看不上宁国府,连荣国府的丫鬟仆人都公然批评贾珍管儿子“到三不着两”的。凡此种种,使得惜春在闲言碎语中,将自己与这个世界划开了界限,断然出家。
闫红不喜欢高鹗为红楼梦写的结局“林黛玉焚稿断痴情”认为宝玉娶宝钗是黛玉的临终嘱托,在她病入膏肓之际,放心不下宝玉。黛玉知道自己一旦辞别世间,宝玉便不复“这个光景”,她曾为这承诺暗喜,但她希望宝玉能够好好活下去,她希望有个人能够陪在宝玉身边,而最好的人选便是宝钗。
而我个人的观点,宝玉最后娶宝钗应是经历了时代变迁与众多事情之后的成长,他不能再把爱情当作一宗哲学来对待,而宝钗是宝玉接触过的女子中最适合搭伙过日子的。她智慧,聪明,沉稳,温柔,同时也有一种巾帼不让须眉的淡定。而宝玉最后于宝钗生有一子,可能也是基于古代的孝道。不孝有三,无后为大。风花雪月的爱情,终究败给了柴米油盐的生活。
而宝玉最后选择出家,可能是因为生活起落的打击加之在他的心底里,他放不下他的林妹妹。一段真情付出的感情,不是说放下就能放下的。传宗接代的责任也完成了,出家是他为自己找的一个归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