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的最后一天,兴致勃勃地穿好运动服,准备到附近的操场跑步。十分钟后来到操场,想着今天雾气怎么这么重,打开天气预报,才发现这不是雾,而是霾,打消跑步的念头,心里也挺失望的。
还是决定在操场里走一走,所以打开原本要听的书——《高效人士的七个习惯》,由樊登主讲,接下来几天来记录一下,值得思考和学习的部分。
一个成长过程
七个习惯之间其实是有架构的,架构的逻辑依附在作者认为的成长过程,我也认同这样的成长:
依赖 → 独立 → 互赖
依赖阶段,我们的重心放在”你“身上,”你“要为我负责。
独立阶段,我们的重心放在”我“身上,”我“可以自己做主。
互赖阶段,重心则放在”我们“,我和你可以一起前进。
每个人都是从依赖开始,这源自于婴儿时期的全能自恋,婴儿觉得自己可以指使世界,他的一个指令,世界就会围绕他旋转,可是婴儿也是能力最弱的个体,他的生存完全靠爸妈的帮助。
这就是依赖的原型,我需要你,且我可以使唤你,这也是每个人起点。
从需要你到我可以
直到人际交往的过程当中,界线的概念慢慢出现,你有你的情绪,有你的喜好和规则,而我不应该侵犯这个界线。此时,自恋感也会逐渐破除,认识到我不一定对,我也不一定比你强,独立才能慢慢建立。
可是,从依赖到独立,其实没想象中容易,这里的独立,不是可以一个人在外面生活,打理好自己,不需要别人帮忙。
这种状态更接近孤立吧。
独立是可以在自己的界线内,做好自己,并扩大这个界线去影响别人。
独立是有自己的目标,知道自己想做什么,且有能力完成它。
独立是可以在不同人际关系里,担任不同的角色,尽自己的本分,做一个可以好好相处的人。
高效人士的前三个习惯,就是希望能帮助我们,从依赖阶段到独立阶段。分别为积极主动、以终为始、要事第一。
沟通与生活
从独立到互赖,则是从做好自己,到能和别人建立关系和协作,这也是我在听书的过程中,感到自己最缺乏的一部分。虽然这部分也讲了三个习惯,但是我认为要点就是两个:
学会聆听,学会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
再简单一点,就是要学会沟通。
这部分也是我最有启发的一段,踩踏了很多书里提到的沟通误区,才发现真诚的沟通不容易。好的沟通最后可以带来双赢,也就是你和我都能够在相处的过程,一起前进,得到收获。
七个习惯,前三个讲如何独立,后三个讲如何沟通,最后一个习惯,就是要不停精进自己。作者柯维列了四个区块,分别是身体、智力、精神、情感,他说我们应该利用前面六个习惯,在这四大区块,保持均衡的发展,
身体部分,当然是要做运动、注意饮食、关注自己身体的变化。
智力,则是要多读书、勤思考,最好也有稳定的输出,
精神,透过音乐、戏剧、故事来丰富自己感受。
情感,和身边的人建立良好稳固的关系。
这确实是还不错的生活指标,也值得我们检视自己在这四个区块做得如何,需要什么改进。
本周思考
今天大概描述了七个高效习惯的框架,顺应着依赖、独立、互赖的逻辑,你觉得自己处在哪一个成长阶段呢?你是个独立的人吗?你擅长沟通吗?
成长其实不是线性的,它是网状式的能力,同时发展,分享自己在四个不同生活区块,都有怎样的习惯,和希望精进的地方吧。
欢迎留言讨论。
参考数据
樊登读书会 《高效人士的七个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