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得知上海的朋友来老家玩儿,我兴高采烈地去参加了欢迎Party。这里有他的几个朋友,总共六个人,大家都喜欢读书。
聊着聊着我们聊到了翻译。我做新闻翻译工作,旁边的学长是律师。我们两个都觉得新闻、法律这种专业领悟的词汇绕口。这时坐在斜对面的男生突然说道:“连基本的词汇都不懂,不惭愧吗?翻译得怎么那么个差劲?”
第一次见面,没有基本礼节就算了,还损人!你这小毛孩儿,竟如此地不尊重长辈。我和学长说的都是专业领悟里难度极其大的词汇,而且都是约定俗成的翻译结果。你这个门外汉,连个门槛都没够着,竟然指手画脚振振有词!
我谦虚地向他请教。他一脸不屑地说:“我又不是翻译专业的,我怎么知道?我要是科班出身,肯定能译得惊人。我只是凭语感觉得翻译得差。”TMD,我想骂人了。
他毕业于一所985大学。在上海、苏州闯荡若干年,现在回边疆老家发展。他的爱好是读书。据说读了万卷书。
呵呵,读书。是你读书,还是书读你?成千上万本书不是一而再,再而三地强调虚心的重要性吗?你的虚心被狗吃了么?
童鞋,你这么读书是在侮辱书。
2.
有些人真的很喜欢读书。他们生怕“一日不读书,口中生荆棘”。他们发疯似地读书。然而,目的何在?目的仅仅是读书么?口中没了个荆棘,然后呢?
号称日日读书的A,双手高举书,放荡不羁地笑傲江湖。和他聊天,或不小心瞄几眼微信群的聊天内容,我的好心情瞬间被乌云遮盖。
“罗辑思维的创始人真会忽悠人。读他文章的都是些呆头呆脑不会思考的人。”
“读书就要读有深度的书。心灵鸡汤、成功学、励志文算什么鬼?没意思!”
“Y图书馆里居然没有这本书!这,只能证明这个图书馆很没水平!”
......
天啊!童鞋,你吃错药了么?还是脑子进水了?你算老几,竟敢目中无人?再说,你的恣意妄为只能证明你不会思考,知道不?
罗辑思维的罗振宇,是他用风趣幽默、博学多闻的魅力带动着大家的读书热情呢!是他鼓励粉丝思考生活,思考人生呢!
忽悠和鼓舞差得远了吧?即使他在忽悠,忽悠背后的付出和影响,这些你看到了么?如果他在忽悠,你那么会“批评”,为何不为他的“傻粉丝”们,指明“正道”啊?
这位童鞋,心灵鸡汤有那么庸俗么?你把励志类的文章贬得分文不值,那你那么高贵吗?有本事,这辈子不要看一字一句所谓的“俗”类文章,好么?
还有,你那边疆图书馆如果海纳全球书籍,岂不是图书博物馆了?童鞋,醒醒吧。每个图书馆的职能是不一样的;每个图书馆的藏书规模是不一样的。
你天天读书,怎么天天诋毁他人?我劝你还是口中生荆棘,拔了个诋毁吧。
童鞋,你这么读书是在侮辱书。
3.
童鞋B读书读着读着读出了狭隘的心胸,我也是醉了。
爱读书的几个人组建了读书会。他们说好每月读一本书,读完见面讨论。一切看起来很美好。
可是,每个人的喜好不同,时间精力又有限,很难每次读完后参加讨论。有些人喜欢话题,欲说一肚子的话,却没读完书;有些人读完书,却不认同作者的看法,想聊别的。
关于这些问题,童鞋B强硬地主张无论如何必须读完书才能上场讨论,读不完一概免谈。他认为没读,或没读完的人只会瞎扯,不会认真思索。
因读书这件事,别人说一句,他顶十句。别人沉默,他还是喋喋不休。因这么小的事情,他没完没了地说了两个小时,还根本不听其他人的解释。最后,他还说必须在他有时间的时候,当面解决这个“严重”的问题。
妈呀,我又想骂人了。你那心胸真特么狭窄。你读的是什么书,怎么个这幅德行?
读完一本书非常重要。但读不完或不读,不代表不动脑筋。如果有那么一两个没读书,但认真思考话题的参会者在会中陈述自己的观点,那岂不是等于其他读完书的人当场读另一本同话题的书吗?
读书的目的是读完书吗?读书会的目的是撵走没读完书的人吗?读书的目的不是思考吗?读书会的目的不是一起思考吗?谁特么没事找事,跟我行我素的读书僧瞎扯淡?
即使扯,那也可以升华到人生智慧,你懂吗?你会吗?搞什么一本正经,搞什么清高,你才扯淡呢。
童鞋,你这么读书是在侮辱书。
读书顾名思义是通过白纸黑字斟酌人生、严格律已、提高人格修养、造福他人的。书本一再再要求我们厚德载物,用德、用心、用脑尊重他人,享受生活,乐观向上。
童鞋,不要再用你的目中无人和小肚鸡肠侮辱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