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传》记载了这样一件事:随,其出也。史谓随非闭固之卦。君必速出。”姜曰:“亡!亡,犹无也。元,体之长也。亨,嘉之会也。利,义之和也。贞,事之幹也。体仁足以长人,嘉德足以合礼,利物足以和义,贞固足以幹事。然,故不可诬也,是以虽随无咎。言不诬四德,乃遇随无咎。明无四德者,则为淫而相随,非吉事。不可谓贞。有四德者,随而无咎。我皆无之,岂随也哉?我则取恶,能无咎乎?必死於此,弗得出矣!”传言穆姜辩而不德。
襄公九年穆姜曾占过随卦,有人劝他赶紧逃走,否则难免一死。但穆姜认为自己即便占了随卦也不能幸免于难,认为自己没有元亨利贞四德,没有四德而随,就是咎。虽然穆姜把随卦的元亨利贞理解为四德是错的,但是他强调随而无咎必须具有一定的条件,还是对随卦有深入的了解了。
孟子说“孔子,时之圣者也”。孔子在作《易传》的时候就特别强调时字。随而得其正,然后方可无咎。随而失其正,则必定有咎。正与不正,没有固定的标准,要因时而定。所以说“天下随时”,强调“随时”的重要性,随并不难,难的是各当其时。
随的意思就是从。
初九说:“官有渝,贞吉,出门交有功。”初九在随之时,不可以以主自居,知道知变从权,以己随物,这就是“官有渝”。“出门”是一种比喻,交往要光明正大的,交就是随,这里也是说以己随物,主动的去交往。
六二说:“系小子,失丈夫。”以阴、柔随人就是系。不是一定说以己随物就是好的,还要看所随的对象。从邪则失正,从恶则失善,从非则失是。关键还是看“时”。
九四说:“随有获,贞凶。有孚在道,以明,何咎。”天下人都来随你,获得的随超出了本能承受的,甚至超过了九五之尊,变得有凶了。《易》讲究“时”,遇凶有补救的办法,“有孚在道”,即所作所为所思所想能够诚心,又合乎正道。
九五说:“孚于嘉,吉。”以上每一爻都说的是随于人或者实物,这一爻说的是随于善。以己随善,为善是从,必得吉。
上六说:“拘系之,乃从维之。”《易》除了讲“时”,就是讲“变”,到了一卦最后一爻,已经发展到穷尽的地步,穷则变。随也是跟着发生了变化,从主动的以己随物,变成了既拘系之,又从而维系之。从这一卦就可以看出《周易》的主要思想都包含在内了,无怪乎孔子说这一卦“随时之义大矣哉”!
随是从,但不是盲目的随从,没有自己的主见,做别人的附庸品。正如卦辞“随,元亨,利贞,无咎。”所说,该从的从,不该从的不能从。从,必须以贞正为前提,才可大亨切无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