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不落下》
雪漠著
心中的太阳:
勾勾手会心一笑,
两次的震颤,
拯救了一个害病的女子。
封印了的那些都是我的领地。
多想把眼神也封印,
把笑容也封印,
把怀抱也封印。
当然,最重要的必须也封印。
那么任性地说,
说了就说了,
重任还在肩上挑着。
卸了的,还是我们吗?
您说得对,我们家少的就是爱,或者说爱的传递。
所谓爱的传递,在我看来只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直接的,一种是间接的。直接传递的爱并不比间接的更深刻,有时候我甚至觉得,过深的爱是无法直接表达直接传递的。这也许是我的主观看法,但在我看来就是这样的。
在我的家庭里,没人懂得用第一种方式来表达爱,他们之间或我们之间,总会用千回百转的方式绕来绕去地表达爱,有时甚至极端到用伤害对方来表达爱。在这种环境里长大的直接后果,就是我一直不懂得如何表达自己的爱。有时,我还会怀疑自己到底知不知道什么是爱。只有在被爱伤害的痛苦纠缠在心中,我模糊地感到自己的在乎,而那在乎,又让其他的一切都显得毫无意义没任何所谓了,潜意识才会告诉我,那是因为我爱。
妈妈也是这样,她从来不会对我们说任何温柔的话,更没有说过她有多爱我们,多心疼我们,至少当面的时候她绝对不会这么说。但是她会为我们做很多事,而且是不顾一切地去做。
在我很小的时候,我感觉妈妈总是日以继夜地工作,然后风风火火地赶回家给我们做中饭和晚饭。有时,刚做完饭就到了上班时间,于是她连饭都赶不上吃,急急忙忙地回去上班。所以她总会随身带着一些小零食,实在饿了,就一边上班一边胡乱吃点填饱肚子。有时,她上完夜班回到家才终于有空吃东西,可那时已到半夜十二点多了。即使这么忙,她也会坚持给我们做饭,一顿都没有落下过,也一句都没有埋怨过。我觉得,她表达爱的方式,就是衣食住行。
现在,每到冬天我一翻厚被子,就会想起小时候,那时,每年入冬,气温一降,妈妈就会赶紧抱出一堆厚厚薄薄的被子,仔仔细细地一层一层铺床。从硬到软,从最底层的旧被到棉絮到最外层的纯棉床单,妈让我们睡到了最暖和最柔软的床铺——妈还会把最软最暖的被子给我们卷好,睡的时候,我们可以直接钻进那个软棉被筒里,然后再把脖子的空隙锁一锁,露出小半张脸,就能舒舒服服地睡上一夜。那感觉恐怕就像待在蚕蛹里一样,既温暖又安全。说真的,那时的床铺带给我的舒服和幸福感,比我长大后睡过的所有床铺都要强烈上百倍。
但即使这样,我们家里的气氛还是冷冷的。结婚后每次回家吃饭,爸妈都和平常没什么两样,他们总是不冷不热的,该看电视的看电视,该看报纸的看报纸,并没有因为我平时很少回来而有特别的兴奋表情,话题也没有因此而增加。爸妈不吵架时,我们总是安静地各自吃饭,但是我知道,爸爸的眼睛虽然盯着电视,脑袋里却在酝酿着要跟我说的话,可不知道为什么,到头来这些话他都说不出口,偶尔吭哧上两声,又把话头给咽了回去。妈妈顾不上想这些,她的眼睛只会盯着我的碗和筷子,生怕我会错过一块很好的肉。假如我错过了,她就会马上提醒我,或是直接把肉夹到我碗里。我清清楚楚地看到了这一切,但我也只是盯着眼前的饭菜,偶尔有一句没一句地和妈妈聊天,话题和语气都是淡淡的,关于内心的情感,我只字不提。
很多人来我家吃饭的时候,都会觉得我家的气氛很怪,让人不太舒服,甚至觉得我家的空气都是冷冷的。如果姐姐也回来吃饭,那种“怪异阴森”的气氛就会更加瘆人,因为她由始至终都阴沉着脸,你永远不知道她心里是不是正在怨恨你。但我知道,她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情绪,她只是习惯了阴沉着脸,这种阴沉,已经成了她脸上一道擦不干净的痕迹。我们家的氛围也是这样,没有争吵的时候,大家就习惯了静静的,淡淡的,好像没有热度,实际上却暗藏着热度,有时,甚至热得让我觉得烫心了,然而屋子里的空气还是冰冷的。这种奇怪的情感表达方式,是外人看不明白的,无论多么熟络多么亲近的人都进不来,感受不到内里那激荡汹涌但也无比压抑的情感,就像一道程序被加密了,里面的内容只有知道密码的人才能看到。
比如妈妈,我每次回家吃饭,她都会尽力表现出很随意的样子,但我只要喝上一口她煲的老火浓汤,就会立刻感觉到她浓浓的爱和高兴,还有那种怎么掩饰也掩饰不了的不随意——汤里的所有材料,都是她花了很长时间搭配及挑选出来的,菜也是这样,煲汤炒菜之前,她在心底里已经完成了无数的思考和难题,而这些难题主要是:汤是清火好还是祛湿好?什么菜孩子们尝过觉得好吃,平时又很难吃到?……把这些问题都想了一遍之后,她又会开始回忆近期吃过什么好吃的菜,然后想办法学会怎么做,等我们回家的时候做给我们吃。也许是我们平时真的太少回家了,妈妈好不容易逮到一个机会,就忍不住绞尽脑汁了。就算我们千交代万交代,说她吃啥我们就吃啥随便就好,她也总是口头上答应行动上照旧。相应的,只要看到我们把每一道菜都吃光光,喝汤也喝得像风卷残云一样,她就会开心得不得了。
前几年,在我身体还允许,还能去家里看看爸爸妈妈的时候,我总想好好陪他们聊聊天,但每次都会在套路式的家庭相聚中,不由自主地恢复自己一直以来在家庭中扮演的角色——我不会像别人家的幺女那样撒娇,不会用甜言蜜语关心爸妈的身体,也不会兴致勃勃地跟爸妈分享我的生活、工作和其他的一切……取而代之的,也许是我对爸妈一些行为的责备,或像教小孩一样仔细教爸爸用电脑、上网,偶尔还会到爸的房间里翻腾一下,像参观博物馆一样翻出一两件“古董”,然后借着这个机会跟爸开个话头……
我不知道这种拐弯抹角的爱是怎么形成的,是性格,遗传,说不清道不明的历史和纠缠,还是我们都不想让爱成为对方的负担?我想以上都有,尤其是最后一点。我们总会在天生的淡然中夹杂了一点刻意的冷漠:我们伤心时,绝不想被对方看到;我们高兴时,表现出来的却是淡然;我们生气暴怒时,内心其实在哭泣……我们把酸甜苦辣都往心里藏,不想让对方看到自己的在意和爱,因为这爱……太沉重了。我们不想把这沉重的担子放在任何人的背上。愿意为对方死,为对方折寿,这些都是在独自一人时才会释放出的情绪,当着面,我们宁愿咒骂也不愿真心坦白,因为,我们认为咒骂的伤害远不及真心坦白。
我从来不想如果有一天身边的亲人死了,自己会怎么样,或者说我从来不敢深想,每次刚想到一点,我就会立刻掐断思绪,不让它发展下去,哪怕我知道,这一天是一定会出现的。小时候,如果我想到亲人有一天会死去的问题,就一定要找一块能够望得见天空的角落,跪下来向天磕头,流着泪默默许愿:“我愿意把寿命分十年给爸爸,分十年给妈妈,或者分二十年给妈妈……”长大后,这个问题向另一个方向延伸了,我终于明白,面对生死,面对无常,我是无力的,别说分享寿命了,就连保住自己的命都是不可能的事。生死终究不是我们能控制的。之所以我们想要控制,甚至豁出一切,不顾生命,全无理性,是因为爱。
所以,爱是什么?爱到底该如何传递?
我的理解是,无论表现形式如何,爱都是同一个东西,它并不因为人不同,环境不同,际遇不同,背景不同等等,就会有所差别,也不会因为根据不同对象被分别贴上了母爱、父爱、友爱、情爱、恋爱之类的标签,而有所差别。爱就是爱,是一种难以言喻深入内心直达灵魂的伟大的宇宙能量,它是开启内心深处那扇大门,接通智慧光明的,或许是不可替代的一种能量。一个人心里有没有爱,不能看表现,只能看行为。爱是无法掺假的,心里只要有爱,哪怕自己刻意地想要隐藏和否认,或者连自己都还没察觉,也会在行为中暴露出痕迹,就像活火山必然会爆发,如果暂时没有爆发,只是时机未到而已。
不知道为什么,您的只言片语打在我心上,立刻让我的心中爆裂出了万丈光明,它顷刻间划破了我心里那个漆黑混沌的夜空,照亮了我的宇宙,我的思考,我的体悟,甚至让我有了某种“明白”。就在这个光芒四射的瞬间,我甚至看到神明从黑核中破核而出,放出从未有过地耀目和炫然。
我一边流着泪,一边给您写下这封信,心里明白这泪水并不是因为伤心悔疚而流,它是圣水。它不但从我的眼眶里流出,也在我的体内像下雨一样冲刷着我的身心,我看见,整个心都被洗得亮堂堂的……
突然想起,今天没收到您的祝福微信,心里还有点担心是不是上一封信里有让您不高兴的地方——我觉得自己没有资格说那些爱的字眼——当然,这样去想您是我不对,我把您的心想得跟那些心里容不下一根针的人一样了。现在想起自己竟然有这个想法,自己都觉得可笑。但有时候人就是这样,很容易钻到牛角尖里去。这是因为活在自己的世界中,忽略了外面的世界,什么都以自己世界里的标准去衡量:这个时候我起床了,您也该起床了;我在坐禅,您应该在写作吧?我吃过早餐了,您也该吃过早餐了,您怎么还没看到我的短信呢?……我完全忽略了您在几千公里外,在另一个完全不一样的地方,那里有不一样的人、不一样的气候、不一样的环境、不一样的条件,您有不一样的精神和心灵状态……
不过这担心也只是一晃而过的妄念而已,我很快发现了自己的无聊。我承认,我常常喜欢猜度您在某个时候在做什么,和什么人在一起,去了什么地方……然后情不自禁地胡思乱想,弄得自己像个怨妇一样,在心里生闷气,一找到机会就想向您吐露心里的情绪。现在回过头看,那时候自己是多么愚痴和俗不可耐。
忘了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对您的爱已升华到了另一个层次,我完全地信赖您,哪怕心里仍有些失落,我也不再像过去那样猜测您,更不会放任自己的想象去玷污您如朗月般的心了。像这次虽然不能跟您一起去西部,但我却感到特别欢喜,还能感同身受地体验到您心中的大美和大乐。
这改变,也许是自从我打心底里接受了自己的身体条件这个事实开始的吧。我知道自己不能和正常人相比,也自然不能因为自己被身体禁锢在一处,就想让您也哪儿都不去,陪着我一起被囚禁。这个心愿不但自私,而且愚蠢,根本不可能实现,只有小孩子才会抱有这种天真又蛮横的想法。
渐渐地,我已经适应了这种几乎足不出户——最多每天到楼下散散步,但每天也只有那一次而已——的生活状态,或许是心渐渐静下来的缘故——都已经在死亡的边缘来来回回无数次了,若还是放不下执著,静不下心,那真是愚不可及了——又或者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原因。有时候,我甚至觉得待在一处也挺好,少些折腾,倒让自己自在一些。忽然想起我几年前曾送给您一本小书,叫《在房间里的旅行》——那本小书的可读性不高,但当时我竟然当成不错的书送给您——没想到,几年后,我真的只能在“房间里旅行”了,不知道是巧合,还是当时给自己造了个不好的缘起。
但是适应归适应,我知道这次您离开这么长时间,我却能安下心来,主要是因为感受到与您的心的距离没有拉开的缘故,并不是我有多么潇洒。谢谢您每天关心我,让我感觉您一天都没有离开过我,哪怕在那么宁静、无牵挂的地方,您仍然牵挂着我,帮助我渡过无比煎熬的疼痛期,源源不断地给我力量,给我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