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柿柿”如意·事事如意(本文为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秋高气爽,当你登高望远之时,漫山遍野、连绵起伏田野、山间、村落里,那一颗颗红艳艳的柿子,挂满了柿子树,红彤彤一团火,格外耀眼。柿子树原产于我国,栽培历史有三千多年,《诗经》中就有记载,熟透的柿子,晶莹剔透,红如灯笼,充满喜庆、欢乐之意。
大自然美好的馈赠,就是最原始的食材,人类漫长进化过程,把食物朝工业化精细化的今天,原滋原味仍然才是最好的口味。无论是柿饼、冻柿、柿子酒和柿子醋,都是别有一番风味。古人吃鲜柿叫赏柿,“柿”谐音“是”,于案头摆放几颗柿子,即有“事事平安”“事事如意”“事事安顺”的美好寓意。古人在丰收的秋季,将诸多的愿景寄托于柿子上,同时会以诗文赞颂、以水墨倾情。在古代的诗词赋和绘画作品中,处处可见柿子是身影。
乡间的四季,我们感受到五颜六色的美丽。季节的变换,大地的色彩斑斓。春天是漫山遍野的红艳艳杜鹃、鹅黄的油菜花,夏日是连天浓郁的绿色,冬日里到处是萎靡土黄或铺天盖地的雪白。进球时节,当是那点点的火红,或是红叶,或是熟了的红柿。
行走在秋日的田野,天高云淡或蔚蓝如洗,阳光温和却不炙热。呼吸着温凉的空气,遥望远处,眼睛突然亮了,如那刹那的火光,那写枝头颗颗柿子的红火。在这繁华尽落之时,鲜亮的红柿子将这荒芜的大地点亮,都会热烈起来。
春夏季节里,柿子树隐藏在万般绿意之中,总不叫人注意,经历寒风和冬雪,幼弱的绿叶在人们不经意间,把翠绿的色彩披挂满身,当柿子树叶丰满肥厚之时,坐在柿子树下,闻着扑鼻的麦子香味,好不惬意,有一种苏轼笔下“柿也满庭红颗秋”的诗意,令人向往。秋日里当属柿子满树的芳华之时。片片黄叶染上金黄或是橙红,秋风中摇弋中落下,几近飘落,留下颗颗俏丽的柿子。柿子熟透后的艳红,十分鲜润且不焦躁,如冬日暖阳温暖人心。
据《酉阳杂俎》记载,柿子树七绝,一长寿命,二多阴凉,三无鸟巢,四无虫蛀,五食用可啖,六叶可临书,七霜叶可以把玩。柿子树大概六、七月份开花,四角形花黄白色,花蕊淡黄点缀,如钟表状。柿子树生长不择水土,或在高山、或丘陵、或平原等,无论何种土地,乡间地头,房前屋后,广袤土地上多有其踪影,现在的柿子树,很多为嫁接改良,口感更佳。挂满红柿的柿子树,便是田野大地最明亮的注脚。秋日时光,秋日的柿子,依旧是这般叫人期待。
“味过华林芳蒂,色兼阳井沈朱,轻匀绛蜡裹团酥,不比人间甘露。”北宋张仲殊写下这首诗,柿子色泽橙红透亮,体态圆润饱满,红艳艳的风貌,甘甜的果肉,十分的喜庆。捧在手心,细细嗅来,是扑鼻的馨香。
经历春夏秋季节,从花开花落结果到成熟,在冷暖与风雨,逐渐褪去青涩转变为黄在到透红透亮,累积时间的风味。在秋日渐进,凉意渐紧之时,吃上一口熟透的红柿,便是“红颜未破馋涎落,油腻香甜世上无”。软绵的果肉入口即释,在浓厚的蜜香、果香中,甘甜而不腻味,不自觉让人喜上眉梢,这或许是柿子带来的幸福与满足。儿时没有花样美食,原始的应季果实,便不可或缺成为生活里最美好的记忆。到了秋天,大人们给的柿子,最是激动兴奋,撕开果皮,舔一口再饱尝时候,便觉得漫天绽放的花火般绚烂与满足。
秋收过后,人们又有了闲暇,手拿带网兜的竹竿,不慌不忙地游走田间地头摘柿子,吃柿子。总有几颗高挂树头,无人可及的柿子,是我们儿时最爱,可以显示自己的智慧和才干,你够不着,我能完整地取下,这也许是那是的成就和荣耀。其实,这些高高在上的柿子,可能会成为鸟雀、乌鸦的美食,如果不及时收摘,或落入尘土或入禽鸟口中。柿子树把一年的果实,奉献给大自然,完成季节轮回里最好的表达。柿子营养价值很高,也有药用价值,《本草纲目》“其味甘而气平,性涩而能收,故有健脾、涩肠、治咳嗽、止血之功效。”柿子虽好,但也不能多吃,现代医学认为,柿子与高蛋白鱼虾类在鞣酸作用下,极易形成结石,所以与食物搭配时不要和高蛋白食品同吃。
“柿子树头无绿颜,满树尽是红灯笼”,想起故乡的秋天,田野村头柿子,它们在眼前拉开故乡金秋的模样,愿大家柿柿如意,日子红红火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