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是个巨大的草台班子,大部分人都水到离谱,所以你真的没有必要,总去担心自己能力不够,或者说很多工作胜任不了,再厉害的人都是边干边学,在光鲜亮丽的行业背后,常常都是漏洞百出,大家都是虚张声势,只不过是非常默契的互不揭穿罢了。”
这段话,确实能在重要的时刻治愈你,也会让你放下包袱,不再焦虑。
我们总是要接受一些上级的检查与指导,而作为下级,你必须要把工作做得细之又细,细完了后还要再检查一下溜个缝。焦虑程度分级别而存在,级别高的领导要来,那就往往要提前开始焦虑,晚上睡不着觉,担心哪里做不好。
所以我很羡慕其他人,就是遇事永远淡定不慌的人。我时常自卑于自己的能力,比如不懂人情世故,不懂座次排序,不懂在什么时候应该说什么样的话,以至于有时候会因为白天说的某句话而辗转反侧许久。
就是读了这段话,我的焦虑和偏执似乎得到了缓解。在我这里,我认为草台班子并不是说大家就真的那么不堪,而是大家的水平其实差距并没有那么大,不要先设定出一个山头立在那里,把压力压上去,山头往往都来自于自己,自信和实践是攻克的钥匙。
举个例子,我时常为排座次而费解,所以很羡慕政府办和组织部的同事们,他们能在进入室内的第一时间,看出座次的错误,再帮你进行调整。有一次,我问了一个同事:你为什么会这么厉害,而且对这个事情那么又自信。他回答:这很简单啊,你没在村里吃过席嘛,主次方位就在我们脑子里面,农村人都知道啊!我在村里吃的席并不少,可是关注点却不是座次,这就是差距。那你觉得这差距大吗?实践实践不就知道了,学学不就知道了。我跟他们排上两回座次,第三次,我也能一进门就带着领导们步入自己的座位了。
座次如是,工作亦如是。许许多多看起来技术含量高的工作,你进去操作一个月,你也可以顺畅地接手,不然,干部轮岗是怎么来的,真的有那么多懂农村、懂经济、懂宣传的高手吗?
草台班子就是一个工作生活圈,大家就这样认认真真又含含糊糊地往前奔着。人与人并无不同,差距也并不很大,关键就是“边干边学”,又“非常默契的互不揭穿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