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名字背后的故事|贾政|作者|君笺雅侃红楼
《红楼梦》中的名字,很多都是作者情节的伏笔。曹雪芹往往于小细节处埋伏精彩,本文说说贾政的名字。他为什么字存周。
(第三回)如海笑道:“若论舍亲,与尊兄犹系同谱,乃荣公之孙。大内兄现袭一等将军,名赦,字恩侯,二内兄名政,字存周,现任工部员外郎,其为人谦恭厚道,大有祖父遗风,非膏粱轻薄仕宦之流,故弟方致书烦托。否则不但有污尊兄之清操,即弟亦不屑为矣。”
贾政字存周,是荣国公贾源之孙,荣国公贾代善次子。与长兄贾赦同为贾母所出,一奶同胞。
贾家勋爵世家,生于富贵豪门是投胎好。但也不是所有人都平等。庶出不如嫡出,而嫡次子不如嫡长子。
如果贾家类似薛家商贾,或者是普通官宦世家,根据唐代以后律法尤其明清律例规定,嫡子、庶子拥有相同均等继承权,哪怕私生子都有嫡子一半的继承权。
问题是贾家勋爵世家,有爵位传承。这就使得嫡次子以降、庶子等都只有继承资格,继承权只属于嫡长子。除非像史湘云父亲去世,可以顺延由弟弟史鼐继承爵位。
贾政生为次子,注定偌大家产大多与他无关。他在成家立业后,将继承父亲一半的私人财产,搬出敕造荣国府。另一半荣国公私人财产以及爵位、荣国府财富大头的爵产都将由贾赦独自继承。
原本这种情况并无争议,贾政也要认命。可事实上后面的发展脱离了原来的轨道。贾政竟然意外的获得荣国公第三代继承权,拿到了爵产。
《红楼梦》时代的荣国府,由原本没有继承权的贾政主理。承袭荣国公爵位的贾赦,却失去爵产敕造荣国府。
打个比喻,就像贾赦是太子继承了皇位,却搬出紫禁城。紫禁城的主人竟然变成贾政。这可不是简单的贾母偏心小儿子就能解释的。
荣国公的爵位爵产有法律保障,爵产是爵位附属。贾家任何人也不敢私下分配。否则触犯国法要被治罪夺爵。
贾政以次子身份主理荣国府,爵产由他管理的背后,一定是他得到了合法继承权。这又是怎么回事呢?其实他的名字有答案。
(第二回)次子贾政,自幼酷喜读书,祖父最疼。原欲以科甲出身的,不料代善临终时遗本一上,皇上因恤先臣,即时令长子袭官外,问还有几子,立刻引见,遂额外赐了这政老爹一个主事之衔,令其入部习学,如今现已升了员外郎了。
冷子兴演说荣国府提到这么几点:
一、贾政“酷喜读书,祖父最疼”。荣国公贾源喜欢这个孙子。这对贾政的家庭地位有直接影响,也对兄长贾赦是个威胁。
二,贾代善临死上了“遗本”是荣国公爵位、爵产两子承袭的关键原因。
三,贾赦袭爵竟然由皇帝同意,是荣国府传承变故的焦点。按说这事不归皇帝管。更何况还赐给了贾政一个“主事”的六品官,入部学习。
贾政不用科举,不用走后门,被皇帝直接分配了工作,还堂而皇之的执掌敕造荣国府。反倒兄长贾赦乖乖的搬出荣国府,住进一墙之隔的荣国公老宅。注意:两家分开大门不相通,是两家。
这一切的秘密就在贾政名字中。
贾政,字存周。《论语》孔子曰:政者,正也。
政有政事、主政、家事主理的意思。且最初的“正”就有名正言顺之意。
《周礼·天官·大宰》:建邦之六典,四曰政典,以平邦国,以正百官,以均万民。
贾政名“政”,突出他执掌荣国府的正当性。“存周”又是对“政”的解释。
“存周”涉及到一段周朝旧事,据《毛诗正义》引《大戴礼》记载,周文王十三岁时,生下长子伯邑考;十五岁时,生下次子周武王,以后次第生了十个儿子。不过伯邑考十兄弟中,只有周武王和周公旦德重才高,是辅助周文王的左膀右臂。周文王遂舍弃嫡长子伯邑考,立嫡次子周武王为继承人。
王国维等认为周文王舍弃伯邑考及伯邑考的儿子,立周武王为太子,是遵循殷礼。曹雪芹借周朝故事写贾政继承荣国府,遵循周礼,选材任贤。
贾政名“政”字“存周”,就由此而来。
至于贾赦不贤失去爵产继承资格,从其名贾赦字恩侯可知其犯错失去继承资格,是皇帝恩赐,才得以保留爵位,却失去爵产的管理权,只有分红权。
至于贾赦为什么失去爵产继承权,本文不多说,主要明白贾政名字由来。
贾政字存周代表他次子继承敕造荣国府名正言顺,加之他性格沉稳端方,可传承家业。
事实上也是贾政一脉传承最好,哪怕抄家,贾兰也再次复兴了贾家。而贾政绝不是假正经的意思。
文|君笺雅侃红楼
本文资料重点引自:
《周汝昌校订批点本石头记》80回本 ;
《红楼梦》程乙本·启功校订;
《红楼梦》绘全本·清·孙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