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节期间,对农村光景的讨论如一束强烈的聚光灯,将人世间仿佛被遗忘的角落毫无保留的呈现在世人面前。
而今天对农村孩子读书的问题讨论更是将农村中的特殊群体—大学生给抛了出来。
这一切的引发点都是与农村产生交集的在城市中生活的人,他们有的从农村走出,有的刚刚踏入农村。在前者眼里,对待农村的态度往往是复杂的,混合着温柔、自卑、无力。后者则在剧烈对比的情况下惊呼与逃离。
我作为一位农村出来的大学生,对待农村的态度从属于前者,尤其是在看到诸多讨论之后更是五味杂陈。低收入与时不时的天灾人祸,农村的性格被完全塑造成了另一番样子,这与展现在城市人面前的农村大为不同,已经远非淳朴二字可以概括,在我看来更多的是一种被生活重担压迫下的局促与卑微,深深的印在每个从中走出的人的身上。
对于农村学生是否应该读书,我认为这应该交由他们自己选择,能不能选择,怎样选择都是他们自己的事,而不是在这隔岸观火或者感同身受。我也清楚,他们的观点都是自己经历的,并感触颇深,但不要忽视了个体之间的差异。
同时,这想告知各位看到那些文章的农村孩子,走自己的路,只有自己才能为自己的选择买单。
出身农村,对于我们来说可能是劣势,但我们仍旧拥有自由选择的机会。哪怕一无所有,也可以选择怎么迈出下一步。
善待自己,从给自己自由选择的权力开始。怎样选,种种因素也都会在考虑内。
希望,每一个向上走的农村孩子都不会为自己曾经的选择而埋怨,而是能够坦然接受选择后的一切。
写的很匆忙,在下班路上,不足之处,请多多指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