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礼·天官》讲医师分四类:食医,疾医,疡医,兽医。其中食医排第一位。所以《伤寒论》秉承了《汤液经》这个体系,天然地跟厨房有关系,跟食医有关系。
今天我们讲,《黄帝内经》这个体系说的“上工治未病”,或孙真人所讲的“上医医未病之病, 中医医欲病之病,下医医已病之病”。
怎么去“治未病”?把好厨房这个关,就是治未病。这些年大家都在讲的“健康中国建设”、“全民健康”,我们中医人在这其中应该做点什么?
怎么样实现全民健康?
1是培养更多的医生,建更大的医院?我们王师兄一天看300多个病人,能看完吗?永远也看不完。为什么我们在三医里面把“医已病”列在下医?你永远去补漏,但漏的源头没有堵住,你补是补不完的,很辛苦,所以这个不是实现全民健康的路径。
教员曾经提出来的“全民皆兵”,要想打赢人民战争,就需要全民动员起来。所以我有一个强烈的意愿,要想实现全民健康,只有“全民皆医”。那么“全民皆医”如何实现?过去只是一个想法,但今天我觉得是可能实现的,因为我们每个人都要吃饭,每家都有厨房。
以桂枝汤为例,里面的几味药,除了芍药不确定以外,其他四味都是“药食同源”,既是食品,又是药品。所以实际上“厨房就是药房”,把厨房管控好了,就是一个“医院”,就是一个“药店”。我们每一个人都需要吃饭,所以“全民皆医”通过这条路径是可以实现的。
摘自刘力红《导师教我在学问中求是,在人生中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