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赞我(zaneds.com)独家冠名】
你读书的时候脑子里会不会有一个声音在说:
“刚刚那句话没读完,跳回去再读一遍!”
“你读的太快了,你其实根本没读懂它在说什么!”
“如果你读完一遍了还没懂这本书在讲什么,你就不是一个合格的阅读者。”
很多人奉行着要将文中一字一句都理解的精神来阅读,当速度提升、理解力跟不上的时候,就会变得很不安,踩下刹车,将阅读的速度降到自己能够理解内容的程度上。除此之外,很多人还有“音读”的习惯,脑子里不默念出声来就读不懂一段话在说什么。
殊不知这样的阅读习惯是对大脑资源的巨大浪费,因为我们的头脑和眼睛不一样,只要我们的眼睛能够提供足够的资讯,我们就可以在一“瞥”之间掌握住一个句子或一个段落的内容。仔细想想,获取信息时,从眼睛到嘴巴再到脑子与从眼睛直接到脑子哪种方式更快呢?
如果说《如何阅读一本书》是分析阅读的宝典,那么今天要讲的《高倍速阅读法》就是快速阅读的圣经了。
自小学以来我们就被灌输了“要一边阅读,一边完全理解内容”的阅读方式,但是《高倍速阅读法》承诺:如果采用整个大脑来阅读的方法,你可以一分钟读完60页。
一分钟60页?这听起来真像传销。但是本着“不了解不评判”的精神,我们先来看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吧。
《高倍速阅读法》介绍了一个叫做“影像阅读•全脑思维系统”的阅读方法,可以调动和发挥大脑的所有能力来阅读。“影像阅读•全脑思维系统”共有五个步骤,它们分别是:准备、预习、影像阅读、复习和激活。
第一步:准备
在准备阶段我们要做两件事情,一是明确自己阅读的目的;二是进入集中学习模式。
英国哲学家培根说:“书有可浅尝者,有可吞食者,少数则需咀嚼消化。换言之,有只须读其部分者,有只须大体涉猎者,少数则须全读。”
我们要做的第一步就是明确自己阅读的目的、明确我们要花多少精力去读一本书。如此以来,在阅读过程中即使放弃了一些无所谓的内容也不会产生罪恶感,同时目的意识还能让大脑马力全开,更加集中地阅读,身心状态也会更加敏锐。
在设定目标时,我们不妨问问自己以下问题:
1、读完这本书后,你期待最后有什么样的成效?
2、这本书对自己究竟有多重要?
3、这本书要理解到什么程度?
4、你想花多少时间来达成既定目标?
一般来讲,阅读目录、序言、导读我们就可以判断一本书值不值得我们去读以及花多大精力去读了。设定目标花不了我们一分钟时间,但却可以给自己节省大量的时间。
接着第二个阶段是进入集中学习模式,达到理想的阅读状态。不知道你们有没有观察过小孩子玩游戏的状态,又专注又放松,而我们在阅读之前就要力图让自己处在这样的状态。
《高倍速阅读法》介绍了“橘子集中法”来帮助我们集中注意力。这个方法要我们将注意力集中在后脑勺上方,这样其他的注意力会自动聚焦在阅读行为上,接着你的目光会处在流动状态,心中默读的声音也消失了,而且能够一下子抓住某个特定的词语或某一段话。
我不太确定每个人集中注意力的时候聚焦点的位置是否相同,对我而言那个聚焦点的位置在后脑勺左上方部位,集中注意力时能够感受到有一个小小的实心球(这个可能就是作者说的橘子)沉甸甸的挂在那里。
现在还不能感受到这一点的童鞋们可以在一开始的时候想象那个位置放了一个橘子,并力图保持它的平衡。相信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这种行为就会变成一种条件反射,只要开始阅读,你的注意力焦点就固定在那个位置了。
第二步:预习
准备阶段花不了我们几分钟时间,预习阶段也是。
要知道我们的大脑只能理解自己熟悉的模式,所以在阅读之前,越是了解相关知识,文章读起来越是简单易懂。而预习就是预先熟悉一本书内容的过程,这个阶段可以通过阅读目录来掌握书本的整体框架和作者的大致想法。
除了了解概况和筛选书中对自己重要的信息之外,预习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作用:分类整理。什么意思呢?拿《高倍数阅读法》来说,通过阅读书目可以了解到这是一本关于如何快速阅读的书,而《如何阅读一本书》是一本关于如何深度分析实用型的书,《如何阅读一本小说》则是关于如何深度解读小说的书,通过分类整理、不断积累,我们的大脑会创建一个个的抽屉用来分类归纳信息的内容,日后需要的时候能够快速取出相应信息。
第三步:影像阅读
影像阅读可以说是全书大招,是一分钟阅读60页的关键方法,也是这本书颠覆我认知的地方。这个阶段的目标是:“了解文章说的大致内容。”如果你指望能够通过这种方法完整地记住整本书的内容,恐怕你要失望了。那我们要怎么做呢?
首先要进入摄像焦点状态。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明明要找的东西就在眼前,但你就是看不见。这是因为你一心以为要找的的东西在某个地方,而人的意识有“知觉防御”,所以会对进入大脑中的信息进行过滤。采用“摄像焦点”则可以抑制意识上的干扰,感知周边视野带来的信息。
摄像焦点的关键在于不固定焦点,让视线分散。具体怎么做呢?摊开书本,盯着中间的装订线,扩展视野直到同时看到书页对德四个角。放宽视线,不聚焦在文字上,留意行间的空白,想象一下书的四个角对角相连,两条对角线呈X形。
一旦掌握了摄像焦点,你会发现书页上的文字看起来像浮起来一样,同时有一种十分鲜明的立体感,而且你越是放松,文字看起来就越清晰。
这个方法刚开始做比较难,毕竟我们已经习惯了对焦书页上看书,也许需要多花一点时间才能做到“软眼”的状态,没关系不用太纠结,慢慢来就好了。
进入摄像焦点状态后,接着我们要保定这个状态稳定持续,然后有节奏地翻页。我们可以有节奏地深呼吸,并配合翻页的速度在心里反复默念一些简单的词语,比如“1、2、3、4”或者“放、松、放、松”这样的词语,让自己摒除杂念,保持精神高度集中。
然而我自己在尝试这种方法读一本书后,心里一直嘀咕“我用影像阅读法看完了这本书,但是我好像也没读到什么东西啊!”
在进行影像阅读的时候,主观意识层面上并没有吸收到任何信息或吸收到的信息非常有限,不用担心,这是很正常的。影像阅读正是一个绕过主观意识,让潜意识去收集信息摄入大脑的过程。请对自己的潜意识抱有信心,它会在你毫无意识的情况下帮你消化信息,这点我深有体会。
就好像我在学开车的时候,虽然我第一次开得并不是很好,第二次练习与第一次练习的时间间隔了一个礼拜,但是我能感觉得到第二次能比第一次做的更好一点儿,就好像潜意识已经暗搓搓地帮我消化了一部分第一次学习的内容了一样。
第四步:复习
在复习这个阶段我们的主要任务是将接收到的信息分类后进行模式识别。这个步骤最好在影像阅读之后马上进行,否则你有意识想要了解的信息存储在潜意识之中,如果不加以分类和识别,文章就只能是单纯的符号罗列,毫无意义。
在这个步骤里我们将散乱的文字和文章进行分类,并归纳文章中最重要的4%~11%的的内容。我们通过再次通读书籍的目录、黑体字的方式掌握文章结构,除此之外我们还要寻找触发词。
什么是触发词呢?在阅读文章时,你会发现有些词特别显眼,好像自动蹦出来寻求关注一样,这样的词往往蕴含着作者想要表达的信息,因此也是全书的核心关键词。一般一本书找到20~25个触发词就够了。
现在我们手里有了20多个触发词,我们可以根据触发词对这本书进行提问了,但是在提问的过程中不要急于寻求答案,不然速阅读度很容易放慢,便又回到旧有的阅读法中去了。所以“坚持不看”反而更能够推动阅读的欲望。复习的最大好处就在于营造一种“渴求信息状态”,这样读书这件事会变得更加积极,为下一步骤“激活”带来很大作用。
第五步:激活
现在我们已经完成了前面四个步骤,在开始最后一个步骤之前,让我们先稍作休息一下,这也是“激活”的第一步,在生产性休息的过程中,让信息完全进入大脑的神经系统,之后再用激活的手法从大脑中提取相关信息,确立意识与信息之间的联系。
接着我们要重新审视一下复习阶段提出来的问题,深入理解文章内容,而最好的办法就是反复加深理解,叠加下一层理解,这时我们就要用超读、摘读、跳读交替的方法。
超读就是一个从上方俯瞰整个文章的过程,我们要将视线集中在每页的中间部分,从第一行到最后一行快速滑动视线,将视野放宽,让眼睛能够看到整行的内容,同时寻找有意义的词语。
摘读则是挑选能够达到阅读目的的部分暂时是着陆,从中得到详细的信息。如果你在超读的过程中发现有引起你注意的部分,不要怀疑自己的直觉,针对让你在意的内容飞快阅读一两句话,理解大意。
而对于那些善于逻辑思考的人来说,跳读是比超读+摘读更为有效的方法。跳读对于像教科书那样以传达信息为中心的长篇文字特别有效,我们可以通过迅速阅读段落的主旨句和最后一句话,接着快速从中间内容中找出与主题相关的关键词的方式完成跳读。
如果觉得上述三个方法还不能满足我们的求知欲,我们就要采用高速阅读法了。高速阅读法与速度法有相似之处,但有一点不同:高速阅读法可以自由调整阅读速度。
采用高速阅读法,你可以根据书的复杂程度和重要程度,以及自己的需要,自由决定阅读的速度。比如对于重复、繁琐、已知以及不重要的内容你可以一带而过,而当你遇到不熟悉、复杂或者对自己比较重要的内容则可以放慢速度仔细品尝。
最后,我们要采用思维导图归纳我们在阅读一本书时得到的信息,这样在日后再读这本书的时候,看到思维导图你能比看一般的读书笔记更快地回忆起书中的内容。
《高倍数阅读》法给我最大的启发在于,它系统归纳并完善了我多年来的快速阅读的方法,其中对“橘子集中法”的描述让我更加清晰地抓住了进入“集中学习模式”的感觉;而“影像阅读法”可谓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让我开始意识到潜意识的重要性,毕竟我们才只发挥了大脑潜能的30%而已。
当然“尽信书则不如无书”,书只是一个参考,我们更应该做的是尝试书中的方法,不断调整并取长补短,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摸索出最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