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構化思維
什麼是結構化思維?
就是通過結構去拆解所面臨的問題,把大腦發散的想法或者面對的信息中,運用歸納提練的方式來思維,不從經驗和自我想法去分析。
如本講提到的例子,我們一般都會用既有的想法和經驗去看去想,因此忽略了一些客觀的注意點,以及隱藏在背後的訊息,如只在水和杯子上去動腦,忘了,還有外部環境。
李老師教我們一個方法,從分析問題丶問題拆解,再至得到結論,不要太快下結論,而是從結構的方法是思考
分析問題有:杯子丶水丶環境
問題有:杯子太小丶水會流動丶外力:地心吸力
結論有:解決容器問題丶把水凍住丶送到外太空去
這樣來思考,是不是會覺得不再是單一解答,而是很有架構的思路。
結構化思維=金字塔結構圖=倒著用漏斗來思考
步驟有:
1.問題是?
2.能解決問題的不同面向答案
3.答案原因是什麼丶理由又有那些?
我的收穫
如果我沒有聽這講,遇到把200毫升的水放入100毫升的杯子,我的簡單腦袋,應該只想到把水凍起來,就解決了
因聽了這一講,讓我知道,下回再思考事情時,要多面向去探討,是否有自己沒有注意到的層面。
這一講,李老師大約介紹結構化思維是什麼?他是有架構和系統方法的,在結構化思維前,我們面對的問題,當然不止只有水和杯子這麼簡單,因此,下一講,李老師要跟我們說,面對海量訊息,我們要如何篩選?
讓我們一起來期待,下一講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