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后悔,如果在做事前,这是决心的表示;如果是事后,是面子的问题,给别人看的,或是真实袒露,给自己说的。
选择教书已有20多年了,算事后,我想说“我不后悔”,真实袒露的。
关于教书来源说过多次了,是自己选择,也是无奈的选择。毕业后没人愿意教书,可自己无力有其他选择就只好卷起铺盖奔赴西航了,开始“哄娃”的工作。刚开始,一切都是新的,不知道怎么做,也好,没有束缚,自己想怎么做都行,听课、翻书、备课,批改作业,完全不知外界的事了,生活只剩下上班、下班;上课、读书、批作业了。现在回想,那份虔诚和投入是纯粹的,没有任何功利想法,一切只想着怎么把课上好,学生成绩优秀点。慢慢的,也感到周围同事的热情,工作上指导提醒,生活上照顾;领导信任,支持;学生喜欢,我觉得我能接受这样的生活,尽管还有另一声音:一个小学老师,能有什么前途。但我不后悔第一步迈出的步子,我只想把眼前的事做好。
2年后,面临选择,去中学还是继续留下。没有犹豫,我选择离开,但又觉得这里的人、事、物都是那么融洽,而那边不会有这样的氛围,多少有些犹豫。应该感谢当时的校长,同事,他们鼓励我去试试,就当提升自己吧。于是9月我来到初中,开始新的生活。两年的经验帮助我很快适应工作生活的节奏,学生年龄大点,交流就顺畅多了,很快就和学生融到一起。踢球让我和大部分男生成了朋友;而周记更是和更多学生没有隔阂,成了学生信赖的人。带着他们进行社会实践,春游,班会课的表演,彼此留下美好的回忆。但同事间慢慢感觉出问题,和一位年龄大的女教师出现问题。我一直寻找源头,最后只剩下一点,我的年轻气盛和说话无遮拦。有一次办公室探讨课文问题,她明显错了,我提出来,争论中说“问题面前没有年龄,只有对错”。我一直记得“吾爱吾师,我更爱真理”这句,当时不明白年龄和气度没任何联系,就这样我自己走到她的对立面,可如果面对面较量就好了,她选择了找“枪手”,对我面上客客气气的,我却陷入办公室的冷战,另外两个一起入校的年轻人明显对我态度大变,我选择了针锋相对。就这样,办公室成了我最不想去的地方。八年里,我进步,进步,她退休了,另外两个去了别的年级,可我却不知到当我得到太多时,就成了被攻击的对象。工作永远不会累人,心累就在于这些外界无味的干扰。我选择不吭声,退让了。2006年,选择离开,这一刻,内心复杂的滋味,就像战士不是因为战斗离开,因为内耗离开。我应该不记恨那些人,是他们让我成熟起来,尤其人际关系处理。就像当初的同事问我后悔不,我觉得我要感谢他们,从他们那我知道体会了真实的社会。
新学校离家不远,但因为新,所以一切都是从头开始,尤其第一届招来的学生参差不齐,让教学成了次要的,管理学生,让他们成为合格的中学生成了重点。吵吵闹闹中互相磨合,学生接受了这样学校的要求,开始收心呆在学校教室,然后我们开始学习。但周围的环境影响挺大,老师来来去去,总让人心里不踏实,对前途没有信心。但妻子的“没关系,就算没工作我来养你”鼓励我坚持着。2年,我还是选择离开。这两年,我不后悔跳出来,我体会到家是港湾的真正意义。
现在的学校,工作,学生,同事我觉得没有问题,这么多年的摸爬滚打,足够应付。随着年龄增长的是自己内心的声音:教育到底是为了什么。这将一直困扰着我。我的教育观和现实矛盾,可现实的问题也是看似合理的。从自己教书20多年体会,教育是让学生成为自己。但学校只强调成绩,甚至到不择手段。我不能在课堂上只剩下听写背默,学生的大脑得有思考,学生的心灵得有滋润,但这样的学校不能没有成绩,成绩是生命线,没有成绩就没学生,没学生就没学校,没学校就不用老师了。我在寻找一个最佳办法,让学生有成绩,还能减轻学生负担,不靠重复机械,不让学生讨厌学习。我知道很难,我也知道很多老师高压学生换取成绩内心也不愿意,可现实就在那儿。但我不后悔有这样的问题出现,至少我要去试试,在自己选择教书的路上一直在探索改变,而不是被外界改变。
不是我们能改变外界,而是外界不能改变我们。选择做老师,一直不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