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注:
本文的川普和“他 ”特指特郎普;“我”特指一位世界观察者。
2025年9月3日,北京的阅兵式落幕,长安街的灯光渐次熄灭。而在华盛顿,唐纳德·特朗普独自坐在白宫西翼的书房里,电视仍在播放着央视的重播画面。东风导弹的方阵缓缓驶过,履带碾过地面的声音,仿佛穿越太平洋,在他沉默的房间里低沉回响。
他,在沉思。
他没有发言,也没有发推。只是盯着屏幕,眼神复杂。他知道,这场阅兵不是为他准备的,也不是为任何外国政要。它像一场庄重的仪式,是这个古老文明对自身命运的确认——确认苦难已远,确认道路已定,确认力量已成。
他曾用“中国病毒”煽动仇恨,用关税大棒试图遏制对手,用推特掀起舆论风暴。可此刻,面对那一排排整齐划一的方阵,他忽然感到某种无力——不是军事上的,而是精神上的。那种亿万人民自发凝聚的秩序感,那种不靠口号却深入骨髓的纪律性,是他所熟悉的“自由世界”难以复制的。
他想起自己走过的美国:地铁破旧,高速公路坑洼,城市角落里流浪汉成群,国会山在骚乱中失守,两党为预算案停摆数月。他曾誓言“让美国再次伟大”,可伟大究竟是什么?是推特上的热搜?是集会时的人山人海?还是像此刻画面中那样,让一个国家在风雨之后,依然能稳步前行?
他站起身,走到窗前。林肯纪念堂的灯光在远处静默伫立。他忽然觉得,那个曾代表“美国梦”的象征,如今竟显得有些疲惫。而千里之外的天安门广场,华表依旧挺立,仿佛从未动摇。
而我,也在思考。
作为一个走遍近百个国家的旅人,我曾在纽约地铁的黑暗中警惕四顾,也曾在巴黎街头因罢工而滞留整夜;我见过非洲村庄的孩子赤脚行走十公里取水,也见过欧洲老牌强国因能源危机而关闭路灯。我曾以为“自由”是最高价值,直到我发现,没有秩序的自由,往往通向混乱;没有保障的民主,常常沦为表演。
我见过太多国家的衰败——不是因为人民懒惰,而是因为治理失能。而中国,这个曾被断言“撑不过三年”的国家,却在七十五年间,把高铁修进高原,把5G覆盖到边疆,把八亿人带出贫困。这不是奇迹,是几代人咬牙坚持的结果。
我并不盲从她的制度,也不回避她的难题。但我知道,一个能让农民的孩子考上大学、让小镇青年创业成功、让老人每月准时领到养老金的国家,一定有她不可忽视的内在逻辑。
当阅兵式上老兵方阵缓缓驶过,镜头扫过他们湿润的眼角,我忽然明白:这不只是对战争的纪念,更是对和平的珍视。他们流下的,是历经劫难后终于可以挺直腰杆的泪。
他,在沉思
他或许仍在计算力量的对比,评估战略的得失。但他无法否认:这个国家,正在以一种他无法理解却不得不正视的方式,重塑世界的格局。
而我,在思考。
我不属于权力的中心,也不执掌国家的命运。但我知道,真正的爱国,不是盲目吹捧,也不是刻薄嘲讽,而是清醒地看见她的进步,也诚实地面对她的不足,并愿意为此做点什么——哪怕只是认真工作,善待他人,守护良知。
夜深了。
他关掉了电视。
我合上了笔记本。
长安街的灯火已熄,但那钢铁洪流划过的轨迹,仍在空中久久不散。
就像母亲的手,不张扬,却始终在守护。
就像时间的河,不喧哗,却终将流向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