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逍遥游、齐物论、养心主之后,庄子开始论人间世。
庄子又开始讲故事,这第一个故事讲的是孔子与颜回的对话,南怀瑾师傅在《庄子南华》中,孔子与颜回的这次对话在儒家经典中是没有的,那么,有可能是庄子听到并记了下来,也有可能是庄子借孔子师徒二人之口,表达自己的观点和学说。
颜回想去卫国劝谏无道国君,因为曾听老师说“治国去之,乱国就之。医门多疾。”颜回想在多疾的卫国大显身手,可是孔子却给颜回泼了凉水。这是为什么呢?明明孔子原来说过“乱国就之”的,甭管这是不是孔子和颜回的真事,就该故事而言,这体现了孔子的灵活之处,他说“夫道不欲杂,杂则多,多则扰,扰则忧,忧而不救。古之至人,先存诸己而后存诸人。所存于己者未定 ,何暇至于暴人之所行!”,简单地说,就是孔子认为颜回的境界还不够,己未立起来的时候,去立人(自己能力不够,还想做好事帮助别人),千头万绪搞不定,反受其扰。对于还未经世事的年轻人来说,这种事应该常遇到,回顾我年轻的时候就颇有几件这种事情:怀揣一腔热情,想做好事帮助人,但遇到一些突发状况,好事变成了坏事,而自己不知该如何应对,也许朋友们也不知该如何应对,结果最后事没成,朋友间的情谊也因此而受到了影响。当然,对比颜回,自己的这些事是小事一桩(颜回若真去了卫国,仅凭“治国”的热情,一个不好是会出人命的),可背后的道理是一样的。
孔子所说的“乱国就之”,是对他自己而言的吧,手里有两把刷子,就偏向虎山行。对于昏庸的乱国之君,“强以仁义绳墨之言術暴人之前”是行不通的,所以,同样的道理,对什么样的人讲什么样的话,用什么方式讲,是非常讲究艺术的。其实,不仅仅对于乱国之君,对于普通人,强以仁义绳墨之言这种方法也太呆板,效果也不会太好。雨馨讲的三层世界,这种劝服方法是在物质世界的层次,上升到内心世界、能量世界才是更高层次的。对于前天儿子拉小提琴的事件,今天有了后续:我先真诚地向他阐述我的设计和安排,亮出我的底限,这一个阶段我还是在物质世界中,谈着谈着,进入第二个阶段,我去体会他的内心世界,去触摸、感受拉琴时候他的内心情绪是抗拒的,然后试着说服自己“退一步海阔天空”,并告诉他,因为他的情绪,我和他都可以去打破我们的底限,大不了放弃这么多年的坚持,而一旦当我顾及了他的情绪,后退的时候,他犹豫了,他决定再试试,看能不能抚慰自己的情绪,改变自己的信念,这一阶段,我们已经在内心世界了。写到这里,我才意识到,开始向他阐述我的设计时,其实也包含了系统和能量层次,但没有觉察和意识到,因此也没有很好地向他表达和传递出去。关于这个事件,还会有后续的!因为我又有了突破点和方法: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髋,以无厚入有间。
感谢庄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