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书鸿
自幼喜欢艺术,而他的父亲又是个倍奉实业救国的人。所以,执拗地把他送到工业学校去读书。无奈,他选择了与绘画有关系的染织专业,并参加了由名画家丰子恺等人组织的西湖画会,在那里学到很多知识。
为了进一步深造,1927年他去了法国,在那里他把一切时间用来学习法文和绘画技术,后来终于考上了里昂中法大学公费生,毕业后他取得了里昂市公费奖学金,并转到巴黎高等美术学校继续深造。
留学十年间,他取得了卓越的成就,许多油画作品获金奖或被国家博物馆收藏。虽然获得了令人羡慕的荣誉和良好的生活条件,但他始终忘不了报效祖国。
大概是1935年秋的一天,常先生在巴黎白塞洛纳一个旧书摊上,偶然看到由伯希和编辑的一部名为《敦煌图录》的画册。全书共分六册,约400幅有关敦煌石窟和塑像照片,他十分惊奇,方知在中国还有这样一座艺术宝库存在,而且在国外引起了轰动,中国人却不知,他内心感到一种震撼。
为了敦煌艺术宝库,他放弃了优越的生活条件和工作环境,毅然回到了自己的祖国。回国之后,他一直挂念着莫高窟的保护工作,向往着早日能实现梦想。
在国民党元老于右任先生的建议下,经多方努力,促成了设立敦煌艺术研究所的设想。常先生首先担负起了这一重任,为首任“敦煌艺术研究所”所长,终于实现了他的夙愿。
他把全部心血都倾注于事业,其余什么也顾不得,只知拼命去工作。为此,妻子因忍受不了这里艰苦生活条件、决然离家出走,丢下两个孩子无人照管,一切落在他的肩上。本来工作中困难重量,妻子离去又是雪上加霜,使他受到了致命的打击。
在这接二连三的打击之下,他的决心从来没有动摇过,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他都要坚持工作下去,他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敦煌艺术。
在几十年的艰苦生活中,经历了妻离子散、家破人亡的种种不幸和打击,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困难,但他仍然义无反顾,为保护莫高窟默默地奉献着。
在他辛勤工作的几十年中,组织大家修复壁画,搜集整理流散文物,撰写了一批有较高学术价值的论文,临摹了大量的壁画精品,并多次举办大型展览,出版画册,向更多的人介绍敦煌艺术,为保护和研究莫高窟做出了卓越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