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我叫陈豫瑾。
大家都叫我,阿瑾。
1996年七月的炎暑,出生在一个小村庄。
听亲戚们说,我出生时。家里正在割稻子。外婆、堂姐、表姐们都在,她们在描第一眼见到我的样子,就一个字概括,小,小的可怜。堂姐说,要不是因为婶娘说生了个娃娃,还不敢相信,我在床中间,看起来只有茶壶那般大小。至于后来我变成这般肥硕,其中必有我老妈配置的“肥药”。
我一直不知道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直到看了日本作家佐佐木典士的《我决定简单地生活》。整本书从内容到标题,没有一丝联系,和了解一个人之间。
我相信每个人都有对自己很迷惑,很陌生的时候,都会找不到方向,认不清自己想做什么,更不知道该如何摆脱这种困境,但是都会熬过去的,你会在某报纸上看到一句豁然开朗的话,你会在书架上找到一本改变你命运的书,你会在成长的道路上看清自己,找到自己。
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是过不去的。
言归正传,从断舍离到极简主义,我就明白了一个道理,“Less is more”。就是说,身边的物品愈少,人生愈加幸福,这是我切实体验过,并准备一直贯彻下去的一条准则。
这句话和我是一个怎么样的人似乎不搭边,可不是的,万物均有联系。正是这一个原则,让我认清自己,我是一名极简主义者。倒不是说极简就是东西少,而是相比之下,我拥有的都是重要的,都是我最想要的,我基本生存最需要的东西,用最精简的物品过好最精致的生活。
在某一天的日记中,我进行了自我剖析。
洗澡前思考,洗澡时思考,洗澡后思考,思考的,都是同一个问题,“我到底是怎么样一个人?”
曾经百度过“整理狂”、“强迫症”、“洁癖”一类的词汇释义。当时怀疑自己有严重的心理疾病。十几年的生活习惯被当作心理疾病,不晓得自己怎么想的。这些年来,被越来越多的东西困扰。拥有整理狂称号的我。发现书多到放不了。小物件拿大盒子装着,花了很多心力要把东西整理好,使自己的房间看起来简洁舒服,但是每每都不尽我意。我幻想着看完的书,就只能在那儿“躺着”,日复一日的等着我去宠幸它们。
看完《我决定简单地生活》后,我开始贯彻极简主义生活,将拥有得物品数量减至最低,别人都在买买买,而我在扔扔扔。全面实践这种生活这种生活方式后,我的心情变好了,房间变整洁了,想做的事变明确了,对生活更热爱了,我更幸福了。
以前想要写点东西,总是有不断的事情干扰我。整理东西,洗澡……将一切都设置于极简后,我可以安静安心的写字,正如此刻。
关于写书,不管能不能为人所知,只要开始写就是了!尽管去写,如果你是真的不知道该写些什么,逼也得逼自己写点,什么都好,什么都可以,在刚开始这个阶段里,写得好不好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有想写的冲动,并有坚持这份冲动的行为,只要坚持写了,自然会越写越多,越写越好。
我知道,你想证明自己。你想成功,可谁不是呢?莫急!我们都一样,在这成长的路上等机会,等成功。你只是暂时没有找到目标,暂时没找到自己想要去做的,这并非你一个人如此。
想了解自己是怎样一个人,怕是个难题。
你非要经历过些事情,对某事有所思考,对某人有所感激,换言之,有所感悟,有所感激,有所感伤,有所感动,有所喜悦,有所憎恶,只有有了这些,才能认识自我,才能执笔写自己。
如何认识自己?我并不知道,不知道的并不是没有办法,而是每个人的办法都不一样。认识自己的方式多种多样,性格测试,向他人咨询,看书,运动,旅行,写作等,每一件事它都可以帮你认识不全面的自己。最重要的是你要想认识自己的心态,这样每件事都能成为一面镜子。
但我希望的是,你能有自己的期待,活出自己喜欢的样子。可以借助别人的视角,反思总结出自己。
狼叔剩一口气时对劳拉说:“嘿,劳拉,劳拉……永远不要成为他们所希望你成为的那种人。”
《老人与海》中:“我并不想让你成为一个伟大的人,我只希望你能拥有自己喜欢的样子。”
这两句是我摘录到日记里的,不仅是对自己说,还说给你们听。
数学中有四个象限,同样,自我认识也有。
自己知道,别人知道。
自己不知道,别人知道。
自己知道,别人不知道。
自己不知道,别人不知道。
因此。终归到底是做自己。
不做他人口中的你。
而有个女孩叫豫瑾。
她在做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