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清醒思考的艺术》
【阅读内容】31锚定效应,32归纳法,33规避损失,34社会性懈怠(121-135页)
【阅读主题】彰显个人效率,缓和团队弊病
【三个问题】
1.举例说明为什么说归纳法有时是一个严重的思维错误?
因为人会由观察个体得出普遍适用的结论的倾向,一个事情总是发生就会认为这事普遍一直如此,久而久之就产生了肯定会继续发生的看法。然而这个思维是危险的,类似于思维定向,事物总是在变化的,不可用累积归纳法推断结果。
2.如果想劝服别人每年定期体检,怎样说效果更好?
如果不是每年定期体检,身上的小毛小病越累越多,不知不觉小病变大病。而如果定期体检,如果身体有问题就可以及时治疗,不会导致晚治疗最后不治之疾。
3.社会性懈怠发生的原因是什么?怎样避免?
一个和尚挑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这就是个人在团队工作中发生的懈怠。因为在团队中个人的效率无法直接看到,而是与团队融合在一起的,个人不使出全力也不会被发现。如何规避,可以提倡尽可能彰显个人效率,来缓和团队的弊病。
【原文金句】
1、一个对象的价值越无法确定——房地产、公司、艺术品——就越容易受锚定影响,就连职业人员也无法避免。
2、我们需要归纳法,但我们不可以忘记,所有确信都只是暂时的。
3.我们无法改变:恶比善更有影响力。
4、一同拉一根绳子的人越多,个人的贡献就越低,这并不令人吃惊。
5、人们在团队里的行为不同于单独一人的时候(否则就不存在团队了)。
【原文案例】
1、现实生活中,锚定效应随处可见。科学证明,如果老师知道一位学生过去的学习成绩,就会影响他给学生的新论文打分。在这里,过去的成绩起了锚定的作用。许多产品在包装袋上刊印的“建议销售价”也是一个锚定。职业销售人员知道,他们必须先设定一个锚——远在他们报价之前。
2、我们也可以利用归纳法进行思考。这里将告诉你如何使用归纳法从别人的口袋里掏钱。请你寄出100000份股指预测的邮件。你在一半邮件里预测下个月股票行情会上升,在另一半邮件里预测股票行情将回落。假定一个月后股指回落了,你就再发一遍邮件,这回只发给你作出了正确预测(股指会跌)的那50000人。你再将这50000人分成两组,写信给第一组,说股指在接下来的一个月会上升,给另一组写信说股指会跌。如此类推,10个月后还剩下100个人,你给他们作的预测从没有出错。在这100个人的眼里你就是英雄。你证明了,你拥有真正的先知式的预测能力。于是这100个人中的几位会将他们的财产托付给你。然后你就可以怀揣这笔钱逃去巴西了。
3、如果你想说服某人,请不要用可能的收益做论据,而要说他这样做可以规避一种可能的损失。让我们以希望人们及早识别女性乳腺癌的宣传为例。当时有两种传单。传单A的说法是:“请每年接受乳腺癌检查,这样你可以及时发现和治疗可能罹患的癌症。”传单B的说法是:“假如你不每年接受乳腺癌检查,你是在冒可能罹患的癌症不能被及早发现和治疗的风险。”每张传单上都有一个电话号码,供读者打电话索取额外的信息。结果表明:传单B的读者打电话的人多得多。
4、社会性懈怠在团队里我们不仅会克制我们的效率,还会克制我们的责任。团队有甘冒比个人更大风险的倾向,人们称这一效应为风险分摊。事实证明,团队讨论会导致作出比人们独自作决定时更冒险的决定。因为大家都会想:“一旦出事,不是我一个人承担责任。”在涉及巨额资金的公司和养老保险机构的战略团队里,或在团队决定是否使用核武器的军队里,风险分摊的想法都是危险的。
【今日读书感悟和收获】
恶比善更有影响力,如同老人所言: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人性对恶的反感远大于对善的印象,也就是为什么坏结果说服法更有效,所以在营销中也是如此,戳中人的痛点,比起天花乱坠地美化,更能达到效果。
团队比个人效率高,这是当下社会秉承多年的观点,殊不知一个人的能力在团队中会弱化,当认为人多力量大时,个人则会悄悄保留余力,也就是说,在团队中,没有使出全力他人也不会发现,这种思维使得个人贡献度越来越低,所以人多并不能使团队效率达到相对的成倍增长。这就值得我们深思,团队中不能只是一味提倡团结就是力量,而更要关注团队中的个人意识,关注提高个人效率,从而真正达到团队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