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播剧《小舍得》开播以来,所展现的教育问题深深戳中了家长们的心,几乎每一集都会引发观众们热烈讨论。电视剧中,家长说的最多的话便是:“没有时间了”。
剧中的三种家庭关系各有风格,每对父母都可以代入其中,找到自己的影子。不少观众看后都疑惑这部剧是不是在“贩卖焦虑”,“愤怒”、“窒息”,这是《小舍得》前期评论出现频率最高的两个词。
电视剧《小舍得》改编自作者鲁引弓的同名小说,广为人知的中国教育四重奏“小”系列都是他的作品,继《小别离》《小欢喜》之后,这次他将教育背景换成了“小升初”和“幼升小”。
而在这样的教育背景下,家长应该如何做才能达到平衡?孩子如何能与自己的时间做朋友?
"时间时间,只要时间,你的我的,我们的时间......"
时间是什么?夏尔·阿兹纳武尔(CharlesAznavour)那首脍炙人口的歌曲的副歌部分提出了这样的一个问题。它与我们智慧生物、与我们生命的瞬间有关。
本周,给大家带来的一本书,叫做《孩子与时间》。
众所周知,在孩子诞生之前,我们要去当地托儿所给他登记,以便他日后能有一席之位。他尚不存在,却已经在时间中登记!年复一年,我们强加于他的这种时间将无法挽回地与他融为一体:幼时,我们期待他学会说话、走路,保持整洁;上学时——他将在学校度过一定时间——在课堂上,他将学习这样那样的概念,学习看时间,学习在词典中查找单词。随着逐渐长大,他将被要求融入“社会时间”,这种时间支配着我们与别人的交流,在家庭里、工作中、朋友间都是如此。这是社会以及我们成人创造的枷锁,孩子们也将进入这种时间模型!
对孩子来说,自他存在开始,便在时间里登记注册了,这要从他在妈妈肚子里算起。在很小的时候,他便对看不着却能感觉置身其中的时间产生疑问:为什么在存在之前是不存在?我姐姐出生的时候我在哪里?现在我7岁,就是说我存在7年了?人们怎么知道那是圣诞节?现在是几点半?或者,现在是明天吗?诸如此类。
所有这些疑问显示,孩子并不具备成人所拥有的时间观念。我们在这个问题上的认知是经过不断进步的长时间演变而来的。这些进步来自直觉、学习,特别是推理( 我们称之为“数学逻辑结构”):许许多多的小型构建逐渐积累,最后成为成形的思维大概是在青少年时期。生活就是围绕着这些收获建立起来的,缺一不可。如果时间观念没有正常建立,整个存在都会受到影响。
“时间感知障碍”是什么情况呢?
他们可能会有这样一些表现:思维混乱、模糊、凭直觉行事。无法在时间上安排事情,不能利用时间认知来从时间上组织自己的行为,或是没有时间感,或是总对时间保持高度焦虑。从语言表达上看,“以前”和“以后”似乎对他们没有意义。
贝尔纳·吉贝洛(Bernard Gibello)医生是描述他称为“ 时间感知障碍”的第一人:“思维混乱、模糊,凭直觉行事。他们无法分析事情的逻辑,无法进行分类,理出顺序。特别是他们无法在时间上安排事情,或者把自己放入时间当中。他们长期不了解日、周、月的概念,不知道自己的生日;他们只是大概知道兄弟姐妹的排行。他们当中偶尔有人会看时间,但也不能利用这种认知来从时间上组织自己的行为。这些障碍也表现在语言方面,现在、过去、将来、‘以前’和‘以后’似乎都没有意义。”
时间,没有形状也不可察觉,但它是可以衡量的。那么孩子是如何与时间建立关系的呢?
作者尝试了“生活笔记”的方式,培养孩子们时间观念。这个活动开始于幼儿园阶段,可以是孩子自己记录,也可以由孩子与父母们一起记录。放在首页的,是孩子们的身份证,然后可以呈现:肉体的“我”,家庭当中的“我”,“我”的住处与地址,“我”在不同的地方,“我”喜欢或是不喜欢这样或是那样的东西、或是活动……
这项研究开始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孩子们通过记叙“小编年史”,体会到时间是连续的。通过讲故事,借助标记等方式让孩子体会到从出生到幼儿园期间的重要事件,培养孩子们在时间当中安排自己的活动,提升预测、回溯、可逆、推断等能力。
所有孩子的变化都是随着时间发生的,这种变化可以更加和谐,前提是我们——父母和教师——有所意识,并且考虑以下问题:孩子如何理解时间?从最年幼时期开始,时间会在哪些方面留下印记?孩子何时会意识到自己对于未来时间的权力?在孩童时期的哪些时候,孩子会意识到存在?他什么时候会明白何谓死亡?
这本书不会提供所有问题的答案,但它会让您陪伴孩子,帮助孩子完成自我构建:学会生活节奏,掌握可以驾驭时间的工具。
引导他进入存在……
以上图片均来源于网络,侵删
贝尔纳黛特·盖里泰·埃斯(Bernadette Guéritte-Hess) 法国精神运动科与正音科医生、数学逻辑思维教育学专家。她与弗朗辛·若兰·曼诺尼(Francine Jaulin Mannoni)一起,于1973年创立了数学逻辑活动精神病理学研究协会(GEPALM)。她还组织、提供思维结构发展学的研究与培训, 对逻辑、数学以及认知领域的教育问题有着丰富经验。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