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上家河村坐落在山色秀丽的秦岭脚下,依山傍水,潺潺的山间泉水从村子旁边流淌着,整日地吟唱着贫穷的悲歌,李儒生就出生在这个贫穷的小山村。
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李儒生父亲李民是一个小小的干部,从小受父亲的熏陶,喜爱学习的他,小学中学成绩都名列前茅,本应推荐上个大学什么的,但好景不长,父亲被打成右派,受父亲的牵连,他自然就没能再走进大学继续深造。但他始终没有忘记父亲的教诲,长大后要做一个有用的人。
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当上了村民办教师。从此,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
李儒生在另一个村上小学教书,那时他才二十出头。他是一个三年级的班主任兼语文老师。班上有四十个学生,男生二十八名,女生十二名。刚当老师时,李儒生非常兴奋,整日里忙碌着做教案、批改孩子们的作业,上一天课在生产队记13分,算是一个全劳力工分。在那个年代,有一份民办老师的工作,是许多年轻人的梦想,李儒生当然很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工作。教学中,尽管他是初出茅庐,但有一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韧劲,他把全部精力都用在娃娃们身上。班上学习成绩在学校自然很出色,他当然也被校长器重。李儒生把领导对他的鼓励当作动力,默默地上好每一堂课,班级管理井井有条,被学校树为样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