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了泰国僧人阿姜查的《无常》,感到心中又清静了许多。
泰国全民信佛,主要信奉的是南传小乘佛教,讲究的主要是个人的修行。不像汉传佛教讲究的是大乘佛教,主要是自度度人。
阿姜查在书中,为我们讲述了修行主要在个人的内心中去修,而不是去求外在的事物。他用了很多典故或充满哲理的语句或小故事,来说明修行者如何去修行。
在《无常》这本书中,阿姜查以非常简单与朴实的风格,谈论内观诸法的三个特征——无常、苦与无我,并且提出有力的对治法,让我们可以克服对“改变”的恐惧,包括放下执著、活在当下与从事禅修。阿姜查的教法是以无常为基础,作为修习正念的初始焦点。它是打开大门的钥匙,使人得以进入正法,带领心看见经验的其他面向。当心开始了解一切事物在本质上都是不确定时,贪爱与执取的问题便开始消散与瓦解。
阿姜查不断地重复强调:我们必须在眼、耳、鼻、舌、身接触外境的当下,去仔细觉察,心如何被这些外境对象引发出不同的反应,而这些反应又如何构成我们一连串的行为,以及一连串的喜恶分别的制约反应。修行的道场其实就是我们的身心,在我们的六根里,在我们接触外境中去观照。
阿姜查在书中经常以非常浅显活泼的比喻,让我们知道如何在这个修行道场里用功,如何在这个过程中找到内心的光明、清静与喜悦。他的方法归纳起来,就是戒、定、慧三学。这三个步骤好像是一个连续、互相关联的过程。把观察我们自己的内心作为起始和核心,阿姜查指导我们如何超越、放下和不执著。
阿姜查的修行方式有两大特色:头陀行与禅定体验,两者都是延续迦叶尊者重视苦行的精神而来。他的教导方式简明深远,吸引了不少西方人士前来受教。其中包括杰克·康菲尔德(Jack Kornfield)、保罗·布里特(Paul Breiter)、阿玛洛比库(Ajahn Amaro)等。
阿姜查·波提央是近代最有影响力的南传佛教大师,泰国公认的阿罗汉成就者。他9岁出家,20岁正式受戒为比库。1946年通过最高级正规佛学课程考试后,开始托钵行脚,寻师访道。1948年,他在森林中与20世纪伟大的森林禅师阿姜曼相遇,获得重要的启发,改变了他的修行方法。1954年回到家乡吴汶省巴蓬森林,追随者日多,于是有了著名的巴蓬寺。2002年,在泰国境内与世界各地,巴蓬寺的分院共计超过两百座。1992年在泰国乌汶的巴蓬寺安详的离开了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