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时10日,终于看完了《百年孤独》,相对于别的作品而言,这本小说的确像很多人说的那样,不是很好理解。其实阅读此书的过程本身就值得纪念,感觉有点像人的一生——痛苦是旅程,快乐是驿站。
当然,痛苦选大于快乐,也就是因为有每一个驿站的快乐的连接,才给了我充足的动力读完此书。最直接的感觉便是,每当作品快要达到我的理解极限时,突然有点茅塞顿开的感觉,渐渐地又掉入了另一种理解的深坑里,实在有点找不着北的时候,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又会袭来。。。如此往复循环,直到完结。
每次看完一部作品,总会去百度一下相关的书评,好延伸和充实一下自己的读书感受。但这次我没有,不,应该是不敢,很奇怪,似乎怕那些五花八门的书评会冲散自己读完此书的感觉,莫名地,此次我对自己的读书感受很自信的样子,嘿嘿,应该算是自恋^_^
在我看来,《百年孤独》演绎了一个家族七代人每一个角色孤独的众生相。其实,我们生来便注定孤独,只不过每个人表达孤独的方式有所不同,从而导致了我们各自的差异。有人通过不断的折腾和抗争来获取成就感,逃避孤独,比如霍·阿·布恩蒂亚,奥雷连诺上校;有人通过无节制的享乐与挥霍来排遣孤独感,比如霍·阿卡蒂奥,奥雷连诺第二;有人一直默默坚守,无悔付出,来诠释孤独,比如乌苏娜,雷麦黛丝·摩斯柯特,阿玛兰塔;有人则沉默寡言,逆来顺受,忍受人生的孤独,比如典型的圣索菲娅·德拉佩德。
成长在很大意义上讲,就是我们与孤独之间的和谐相处。我们怎样对待孤独,孤独也将怎样对待我们。很多时候,我们逃避孤独,掩饰孤独,就在于我们不肯承认自己是孤独的,或者说陷入孤独的感受而不自知,被孤独所驾驭。而当我们终于意识到自身的孤独,并想要接纳和享受这份孤独时,最可惜的莫过于我们已经失去了这份怡然自得的心境与恬淡,否则我们不但可以拥抱和品尝这份孤独,更可以据此洞察别人的孤独。
比如奥雷连诺上校不断发动战争的动机并不在于他有多么崇高的理想,而只在于想让自己感到骄傲,以此填充内心的孤独,可当他意识到这些时,二十多年的战火已将其心力完全耗尽,身心俱疲的他之后只是在其作坊里以不停地制作小金鱼为乐,而对与之无关的所有事物却毫无兴趣;相比之下,逐渐年老的乌苏娜在双目失明之后,头脑却异常清晰与明悟,可以准确地洞察到奥雷连诺上校连续多年作战的目的只在于其强烈的虚荣心,也能够轻而易举地找到菲兰达·德卡皮奥搁于隔板之上的纽扣,而后者却仍在屋内气急败坏地寻找。
当然,真正的孤独需要我们有丰富的生活阅历才能充分感受与接纳,否则我们极有可能会被孤独推向毁灭。如奥雷连诺·布恩蒂亚本一直沉迷于羊皮手稿的破译之中,而阿玛兰塔·乌苏娜的美貌却在瞬间勾出了其内心的孤独,很快他便在本不该有的的爱情里迷失了自己,生出了一个有尾巴的婴儿。
每一个人的成长与成熟都是别人所无法替代的,包括父母。不管我们遇到怎样的风景,见到什么样的人,最大的敌人始终是自己。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每向前走一步,同时也在向我们的内心往回走一步,所以说陈坤说:“行走是向内的沟通,沟通是向外的行走。”走的路越多,就越能接纳和享受自身的孤独。
不要期待别人能够一眼看穿我们内心的脆弱,这个世界真的没有几个人能够懂得我们的孤独,所以那个人只能是我们自己。知人者智,自知者明。看懂了自己,才能看懂这个世界。如此看来,漫漫人生路,有孤独为伴,我们并不孤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