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从文笔下的湘西小城古朴,宁静却又无比真实,摆渡的爷爷为人硬气,无私,不爱占人便宜,但是清贫。本书从翠翠入笔,将边境小城里年轻男女的爱恨与生活的打拼及家中长辈如何为自己的子女打算,其中有悲,有喜,更有无奈。
从翠翠与傩送初次相遇闹了个误会,她生气地对大黄狗说:“大狗,你咬人也要找好人咬。”其后过了两年又对大黄狗说:“这算什么轻狂举动!跟谁学得的!还不好好蹲那边去!”其实大黄狗的这段对话暗示了翠翠开始想心事了,不再是以前的那个乖巧懂事的翠翠,那个从不让祖父操心,闹误会,惹麻烦的翠翠。
翠翠长到了十四,将要满十五了她会留意新嫁娘了,她在心里想的“白鸡关真会出老虎吗?坐在这样的大船上过洞庭湖多可笑”这句再次暗喻了以往在渡口两岸间往返的翠翠开始憧憬渡口外的世界,那片她从过路人和爷爷口中听说的,陌生又新奇的世界,少女开始想起了心事。
在傩送与天保二人为翠翠唱歌那段运用了多次的杜鹃来铺垫。“庄生晓梦迷蝴蝶 ,望帝春心托杜鹃”杜鹃鸟啼叫声音凄凉,哀愁,为天保大老的意外遇难埋下了伏笔,章末的“草莺啭着喉咙,不久之间,这小鸟又好像明白这是半夜,不因当那么吵闹,便仍然闭着那小小眼儿睡了。”这句里的草莺就是翠翠,处于似懂非懂,朦朦胧胧的情爱之间的翠翠,她遇到了心烦意乱的事情就会在梦中飞过悬崖,摘下了虎耳草,就这样甜甜地睡着了。
文末出现了月亮,“爷爷,看天上的月亮,那么大。”月亮代表了相思,苏轼有词“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那是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又有云“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翠翠对傩送的想念来源于两年前端午的那句带有关心的玩笑话“当心,不怕被大鱼吃掉”那天也是个晚上。
边城最后的一句话“这个人也许永远不会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大概是因为翠翠在梦中摘不到虎耳草了,“明天”回来是因为天边有一轮明亮,洁净,圆圆的月亮,翠翠的生活既有梦也有景,往来的渡客和那晚听到的歌声充实着她的梦,那对应的那个人是不是“花间一壶酒, 独酌无相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