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对孩子心急火燎地说“不”了吗

我们都很爱自己的宝宝。宝宝本身肉嘟嘟的可爱模样,就惹得大人怜爱。但遇到了利益冲突,我们大人还是会忍不住露出凶相,难以忍耐。有时,我们并不需要忍耐,而是需要一点知识。

比如,在宝宝吃饭时,非要自己抓勺子,并且把东西挥舞得到处都是时,我也着急上火过,并且要求她一定不许再这样。

不!不!不!这是我们对宝宝多次说的话。

直到我读了《0-6岁孩子的魔法世界》和《从出生到3岁》,才从思想上更新了认识。宝宝对各种东西的主动摆弄,对于她发现和熟悉自己周围的世界绝对是必要的。我们应该尽量避免陷入与宝宝的权力之争,并且把“不”留在确实必要的时候说。

在童年早期,过多限制和禁止孩子摆弄和体验物品会伤害孩子的好奇心,严重的情况下还会损害孩子的认知能力,甚至导致孩子失去语言能力。

育儿方法不等于零碎的知识点,而是基于对孩子的成长以及各阶段身心能力的理解。做父母,要学着从孩子的眼睛来看世界,从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比如“违拗期”,这是大人给起的名字。其实,宝宝只是在努力成为独立的人,并按照自己的方式与世界发生联系。

我的宝宝曾把厨房的面粉拿出来,放到卧室床上洒,她是在淘气吗?面对我的“不”,她仍然快活地洒,她是在反抗我吗?

她只是不明白客观世界里应该遵循的一些规则。

吃饭时,给她递一勺食物,她接过来却扔地上,她是在故意戏弄我吗?是在故意淘气吗?她不过是在探索,尝试按着自己的方式来操纵。


我家宝宝的杰作

所以,我的做法是,尽量少说“不”,只要不发生大的危险,随她去。但是,如果你有不同的看法和做法,那么你最好坚持你的做法,并且保持温和。

我家的老人在带孩子时,面对孩子的这些淘气行为,十分严厉,训斥宝宝。我并不是说老人不好,老人帮带孩子很辛苦的。但指出这些不合适地方,希望大家引以为鉴。这样做,一是没尊重孩子的发育规律,严厉训斥能让宝宝停止探索行为吗?或许能,但可能让孩子失去好奇心变得畏缩。二是即使给孩子制定规则,也要保持慈爱,纪律应与爱并存。

老人在发现孩子做了“错”事时,也常常大惊失色,其实这样也很不好,次数多了,容易削弱孩子的自信心和探索的动力。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